就在“碳中和”目标宣布一周年之际,中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专家认为,新承诺彰显中国气候领导力,但政策覆盖范围仍有待厘清。

图片▲图片来源:Alamy

希望中国停止投资海外煤电的呼声已久。在9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事先录制的演讲承诺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与此同时,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这一最新承诺在11月英国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之前终结了外界对于中国在海外煤电投资问题立场的猜测。2013年至今,海外煤电所获得的公共财政投资中有95%以上来自中日韩三国。其中,中国投入海外煤电的公共财政资金总额达500亿美元,海外煤电装机总量达到56.135GW,是三国中最大的。

尽管过去五年,得益于煤电竞争力减弱、东道国需求减少等因素,中国的海外煤电发展实际上已经进入“慢车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报告显示,在中国参与的海外煤电项目中,已规划和许可的项目近一半被取消或停建。进入2021年,除了几家中国煤电设备供应商签订的工程合同,中国尚未投资任何海外煤电项目。

数月前,韩国和日本相继宣布海外“弃煤”。随着中国宣布新的海外煤电承诺,现在所有主要海外煤电的公共财政融资国都做出了近似表态。

中国还是第一个做出如此表态的发展中国家,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凯文·盖勒格(Kevin Gallagher)说,他敦促私营机构效仿这些主要国家政府的做法。根据他所在机构的分析,全球海外煤电获得的87%的资金来自私营部门。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对中国的声明表示“欢迎”,“全球加速淘汰煤炭是确保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目标之内的最重要的一步,”他说。

诺覆盖范围有待厘清

目前尚不明确中国将如何处置已规划和在建的煤电项目,波士顿大学全球政策中心的数据库显示,截止2019年中,有20吉瓦和13.5吉瓦的中国参与项目处于在建和规划状态。这些项目中有部分在疫情期间可能遭遇了取消或搁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认为最新承诺的覆盖和适用范围仍需进一步明确:“我个人认为,比较确定的是,中国的政策性开发银行和国有企业不会再投资建设境外煤电,但除直接投资外的其他投资方式、东道国自行提出并出资的煤电项目、以及中国民营企业获得的商业项目是否受到新承诺的影响?这些问题有待政策文件的进一步解释和明确。” 社交媒体上,习近平主席的新承诺在中国的气候学者和相关从业者圈子中引起了激烈讨论,海外工业园区自备电厂等项目是否属于承诺覆盖范围是讨论的话题之一。

产业影响深远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柴麒敏说,中国大量的海外煤电项目实际上是回应当地国家的发展需求,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他们从资源禀赋、成本、电网的稳定性等因素出发而考虑选择了煤电。现在是中国主动放弃这块商业利益,践行大国的责任担当。这导致了相关产业的损失,但同时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机会。

在同一天,来自浙江的大型民企青山控股集团在官方微信中宣布其不再新建海外煤电项目。这家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等国拥有不锈钢冶炼基地,而这些高耗能的产业基地多由其自建火电厂供电。就在今年3月,青山在印度尼西亚的钢铁基地与一家发电设备制造商签订了火电项目合同。青山的承诺没有提及这些项目的去留。国内国外严控煤电的政策频出,使行业感到了压力。在行业微信平台内,已有煤电装备企业从业人员哀叹企业的损失,煤电设计业者也提出转型的困难。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提出水电和核电出口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图片▲阿根廷的太阳能发电站。图片来源:Martin Zabala / Alamy

王毅建议中国需提出加大支持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方案,为这些国家提供煤电之外的系统能源解决之道,包括节能、提高能效、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结合扶贫、农业和生态保护等综合技术及商业模式,增加能源绿色和低碳发展的协同效益。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加大海外新能源布局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要推动发展中国家能源低碳发展,就要完善在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和服务链布局,将成本降下来。另外,与那些尚未动工的煤电项目比起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教授王珂礼认为中国也应关注运行中的海外煤电。虽然它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自身的能源政策,但中国可以帮助他们加速煤电退役步伐,加速能源转型。

中国完善“碳中和”政策布局

在去年的同一场合,习近平主席出人意料地宣布中国要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是这一承诺当时缺乏细节,外界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排放国能否履行承诺存有诸多疑问,尤其是当看到在中国强劲的疫后复苏中,包括煤电在内的传统高排放基建项目功不可没。

中国随后于2020年12月12日宣布更新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并在今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拿出了未来五年新的气候目标。这两份文件向外界描绘了中国碳中和“长征”的第一步。

王毅告诉中外对话,实际上,“中国在短短一年中通过不段强化目标愿景、逐步明确政策文件,逐步丰富和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今年4月,在出席美国总统拜登召集的领导人气候峰会时,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承诺“严控”国内煤电,并提出国内煤炭消费在2025年前达峰,在继续细化中国碳达峰路线图的同时也压缩了煤电的发展空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简报称,2021年上半年各省核准了5.2GW的燃煤机组,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8.8%,并在4月习主席宣示后没有再核准新的大型非热电联产煤电项目。

今年5月26日,一个高规格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亮相。它的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涉及推进碳中和工作的国务院主要部委都参加了会议。

一套提纲挈领并涵盖不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的“1+N政策”也在制定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此前公开表示,这套政策将包括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等十项内容。柴麒敏说,这不仅仅是中国要搞清楚碳达峰的时间表、路线图,更是要在中央、地方和重点行业做广泛的动员。

在中国不断完善其国内气候政策布局的过程中,海外能源投资成了中国全球气候足迹中仅剩的尚未被顶层政策覆盖的领域。最新的承诺填补了这一空白。袁家海指出,新的承诺显示了中国想要做全球气候治理引领者的决心。“中国的碳中和承诺虽然并不计算中国企业在海外业务的碳排放,但既然要做引领者,而不是简单的参与者,国际、国内的政策就要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