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PhfZLm0OxKV8SDGC3JatzvRnupNYyb6.jpg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局部冲突的“黑天鹅”以及去全球化贸易保护的“灰犀牛”等因素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试图通过回归和加速再工业化来打造区域产业链体系。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要科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一方面要顺应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收缩的发展趋势,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提升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另一方面,要带动国内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和绿色发展,推动国内产业链结构优化,降低供应链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市场依赖,促进自身供应链能力建设的转型升级。

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和发展特点

从当前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来看,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趋势和发展特点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绿色化

绿色供应链是一个整合社会、生产、消费和环境的系统结构。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供应链的绿色发展势在必行。一方面,世界多数国家均提出了 “双碳 ”目标,对物资供应的低碳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工程建设企业必须要整合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采购资源,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绿色低碳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供应链环节突出绿色环保的理念,以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推动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使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更高。

二、信息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供应链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工程企业供应链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是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源,转换为涵盖市场数据、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数据成果,通过数据的交叉互联,深化大数据分析,实现供应链全要素、全流程的数据利用,促进供应链的数字化运营,通过数字化运营进行精准分析、科学决策,形成最优化的供应方案,进而逐步实现智能化管控。

三、精益化和定制化

打造能够及时高效满足客户需要的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客户需求及时准确的把握并作出高效精准的响应,需要企业自身建立规范、完善、精细化的过程管控体系。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相适应的供应链管控流程,将供应链不同业务模块整合和优化,以便实现协同联动。同时,按照所供应产品特点,做好品类管理。如按照战略物资、杠杆物资、瓶颈物资的不同分类特点,对供应策略、供应资源等相关要素进行差异化管理,以保障供应链稳定和精准。

应对新形势的措施

一、提前介入制定采购策略

针对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收缩的发展趋势,在工程项目前期策划阶段,积极发挥中国制造业大国优势,加大国产化设备材料占比,降低供应商管理投入,压缩供应链投入成本。在项目实施阶段,与设计团队深度融合,综合考虑工程所需产品的技术要求与供应资源及经济和时间等目标,制定最优实施方案。

二、优选绿色环保供应资源

一是在供应商寻源阶段重点突出绿色环保理念,向绿色环保产品倾斜,抵制高效能、高污染等制造商进入,积极构建绿色供应资源结构。

二是在选商时,不仅仅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等因素,还要考虑供应商的环境表现,着重考虑产品的环保属性,包括节能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和可重复利用性等,即着眼于采购物资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最优。

三、强化供应市场行情分析

一是强化供需信息收集分析,监测与工程密切相关的重要设备和大宗原材料市场信息,建设包括产品、供应商和价格等信息在内的市场信息数据体系。

二是强化过程信息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能够提供供应全链条的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四、合理策划物流方案一是加强物资发运的计划性,减少因临时安排订舱而增加运输成本。二是最大化实现集中发运,减少分散和分批发运所造成的物流衍生成本。

三是做好第三国转运、联运衔接,及时掌握到港时间及认证单据办理状态,提前掌握第三国海关政策,做好清关、转运准备,避免造成滞港。

供应链能力提升和管理创新要点

一、夯实制度体系保障基础

供应链制度的建设要以合理规范、便于执行、预防风险、持续完善为原则。同时,兼具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项目特点的柔韧度,遵守国家和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遵守商业规则和惯例,形成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的制度体系,涵盖采购供应、策略管理、品类管理、供应商管理、催交、监造、物流、仓储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全业务链条。

二、建立灵活高效的业务操作模式

面对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借助国内供应资源丰富完备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不断充实项目当地和国际供应链的外部资源基础,建立以国内集约化采购为依托,以项目当地和国际化采购为有效补充的采购模式,实现对项目供应资源的灵活、最优配置,保障供应链体系运行的稳定性。

三、加速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应

用要搭建全流程、全要素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从决策、计划、供应商、采购执行、合同、物流仓储等全过程的线上运行。同时,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供应链资源的分析、整合和配置能力,促进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业务操作的规范、高效运行,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凸显数字技术支撑作用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土库曼斯坦B区西部气田项目是该国2 022年天然气冬季保供项目,也是中土两国合作15年来一次性建成的最大整装项目,全部采用自有技术,首次采用数字化交付,工期提前2个月完成,一次投产成功,国产化物资占比95%左右,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经济和环保方面取得良好效益,全面展现了中国质量、中国速度。

一、做好供应链前端管理规划

一是优化细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围绕EPCC全流程科学组织各类资源投入和衔接。二是加强供应链与设计深度融合,提前启动设计和采购工作,为改扩建等施工工程关键窗口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大属地化力度,所有合作单位全部纳入进度、质量、安全和技术管控体系。

二、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全流程材料控制

借助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以及材料管理系统,实现对采购物资的全流程管理。

一是提高物资一致性,在设计阶段为每个大宗元件(每项材料)赋予唯一的物资编码,实现物资在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的一致性、可追溯性。

二是提高开料准确性,通过设计开列净量,材料控制计算总量,精准控制余量,实现对采购成本的有效管控。

三是精确把握材料状态,利用材料控制系统,动态跟踪材料从设计、采购、仓储、现场施工各个环节的实时状态,大幅提高物资的管控效率。

三、发挥强强联合的伙伴优势

一是借助国内制造业优势,优选国内优质厂商,通过战略合作采购方式,确保工艺材料等大宗物资的供应保障。

二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控制,与BV、船级社、德劳等国际知名监造商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强化过程监造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把关。

三是精心策划物流运输方案,联合中外运等物流经验丰富、运力资源有保障的国有企业,确保物流运输环节时间可控、风险可控。

对提升绿色供应链建设能力的思考

“双碳”背景下,绿色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供应链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借助全球化发展的驱动力,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增强企业自身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培养供应链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持续强化供应链保障作用

一是加强采购与设计的深度融合,确保供应链前端的绿色供应理念在前端规划与后端需求保持一致,提高供应链准备的准确性。

二是高度重视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合作,优选绿色供应资源,形成协同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提高供应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能力,缩短订单响应周期,降低供应商管理投入,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

二、着力推动“卡脖子”问题解决

通过多年在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建设实践,对于承建工程项目所需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例如:大型压缩机、发电设备等),仍存在中国技术和产品无法满足客户要求或不被客户接受等情况。因此,要实施全球化绿色发展战略,就必须与国内有实力的产品制造商加强合作,形成“以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以产业链保障供应链”的良性循环,推动厂商在“卡脖子”技术与产品方面的突破。

三、积极探索当地化供应模式

不断强化对当地供应链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当地产业链布局和绿色发展政策,掌握当地制造业、资源行业的供应资源状况和产品的绿色属性,有针对性的开发当地供应资源,发挥当地资源在供应链环节上协作效率高、供应周期短、物流成本低的优势,对国产化、国际化采购形成有效补充,形成多元化的供应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