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住了行业发展的基本盘。绿色保险作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际工程绿色保险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发展趋势
1.发展潜力较大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高质量基建项目成为各国优先支持的重点,全球能源向低碳、绿色转型,结构加速调整,催生新的国际工程市场。绿色保险可为绿色产业领域,如风力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海水治理等,提供一整套风险管理机制。绿色保险在欧美工程市场已成为政府或业主方强制要求投保的险种,如德国对所有化工企业要求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和环境污染治理险,美国成立环境污染保险公司并有权对投保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十章专项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了明确的风向标。绿色保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业主方的要求主要着眼于财产损失及对应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等,但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色保险必将快速发展。
2.保险公司参与度不断提高如下图所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对国际工程项目从投保评估、方案设计、理赔调查、风险改进4个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保险风险管理服务体系。
在投保评估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将聘请不同背景的风险评估团队进行风险评估,如废弃物排放责任保险、加油站漏油污染责任保险、承包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如果工程所在国有强制投保绿色保险的相关要求,也将对工程项目公司进行必要的宣导及培训。在方案设计阶段,保险费率与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高低挂钩,一般油气化工行业的保险费率高于基建电力行业,保险公司会细化每个行业的方案及费率。对于电力行业绿色保险,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得益于电力行业丰富的绿色保险产品,如光伏、地热及类似系统保险,天气指数化保险等。在保险理赔阶段,绿色保险与传统财产险的理赔差异较大,需借助科技手段完成查勘定损,如无人机查勘等。在风险改进阶段,保险公司会根据实际承保情况,提供风险改进方案并实时优化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保险公司承保基础比较薄弱,缺少相关承保数据,但随着绿色保险的不断成熟,各国保险公司也会积极参与。
二、特点
1. 各国绿色保险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欧美市场的绿色保险已比较成熟,无论是法律制度或保险产品均有较强的前瞻性。在法律制度方面,普遍有《环境责任法》或《环境保护法》予以支持;在保险产品方面,以环境污染责任险为核心,保险责任已从承保突发意外的污染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扩展至渐进式污染导致的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保险范围逐渐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保险的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需积极引进能源基建行业带动经济发展,政府关注重心在于民生等基本物质生活及经济快速发展,暂时无法对绿色保险投入较多精力,但从中长期看,绿色保险发展是必然趋势,相信欧美保险市场完善的绿色保险服务体系会缓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渗透。
2. 对保险公司承保理赔要求较高
绿色保险作为近些年新兴的保险业务,与传统财产保险业务相比,无论是投保或理赔均存在数据不足的问题,对保险公司精算定价提出较高要求。从投保角度看,随着保险责任范围的不断扩大,风险暴露越来越高,保险费率有着潜在增长的趋势,如风力发电指数保险,此险种在国际保险市场已比较成熟,但保险费率较高且保险责任界定难度较大,很难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全面推行。从理赔角度看,绿色保险要求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尤其是要了解地质水文、气象灾害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提出了很大挑战。目前大部分绿色保险的理赔会与外部环境风险评估机构进行合作,依靠其专业能力迅速准确地评估损失,减少理赔环节,降低理赔成本。
国际工程绿色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保险配套奖罚制度较少
目前世界各国尚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专项的绿色保险法律制度,主要以建立环境保护法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的方式推动绿色保险。除德国、美国强制要求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外,绝大部分国家均采用自由松散模式进行管理,对于企业是否投保,投保额度高低等均无明确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缺乏投保积极性。而且绿色保险的保险标的也比较特殊,主要围绕环境设计保险产品,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较大,出险后对于保险责任的认定会经常出现纠纷,减碳排放损失保险对于碳排放量的界定及碳排放设备均提出较高要求等。除政府或业主要求外,各工程承包商几乎不会主动购买绿色保险,因此建立绿色保险配套奖罚制度迫在眉睫。
二、保险供给不足
国际工程绿色保险的保险供给以欧美保险公司为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地保险公司因缺乏承保经验,高度依赖于欧美保险公司提供报价及再保险支持,尤其是国际工程项目中常见的环境污染责任险。我国保险公司承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地域范围一般限于国内,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较少有保险公司愿意主动承保,一方面对工程所在国环境保护的标准及要求了解的不清晰,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的环境风险管理手段,使得国内保险公司很难承保国际工程中的环境污染责任险。此外,绿色保险作为一种新兴险种,其在出险后的理赔方式与传统险种差异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聘请外部机构,这些因素导致保险公司对国际工程绿色保险的热情不高,很难形成保费规模效应。
三、绿色保险衔接绿色金融难度较高
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相比,绿色保险在统计监管、激励引导等领域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据《“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22》统计,2022年世界各国发展首选项目为科技含量高、运用成本低、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绿色债券及绿色信贷在国际工程项目中被大量应用,但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最后一环,很难与绿色债券及绿色信贷有效衔接。一方面由于各承包商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项目融资,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对绿色保险的普及性不强,很多承包商认为绿色保险仅是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并不清楚绿色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绿色保险只有与绿色金融相结合,才能为国际工程项目保驾护航。
携手推动国际工程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不断完善绿色保险配套法律制度体系
国际上的绿色保险原则是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保险原则》,该原则是2012年6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与世界各保险公司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共同发起,是联合国与全球保险业最大合作举措。除此之外,绿色保险配套法律制度各国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欧美国家已建立环境污染责任险为核心的绿色保险服务体系并完善了配套法律制度,对环境污染责任险被保险人的资质、保险责任以及违规的具体惩罚金额、惩罚措施都明确列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比如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德国《环境责任法》和《环境损害法》等。此外,由政府指定的保险公司或搭建直保再保共同体进行承保,在政府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既可以督促被保险人时刻关注环境风险变化,又可协助承保公司降低出险率,不断提升绿色保险的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保险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建议借鉴欧美保险市场的先进经验,首先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并加强政策引导;其次对于投保绿色保险的被保险人及承保绿色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予以激励,促进被保险人提升节能减排理念,对承保绿色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免除其对应的保费税等激励政策;最后完善与绿色保险对应的各项配套法律制度,以环境污染相关法律为核心,强化处罚原则。在推动绿色保险发展同时,促使企业提升环保意识,主动做好环保工作。
二、建议引入专业保险机构承保
国际工程中开展绿色保险业务主要涉及能源电力行业,如油气及火电行业涉及环境污染责任险,水电、风电及光伏行业涉及发电指数保险等,虽由欧美保险公司主导市场,但未形成保费规模效应且各承保公司态度取决于对风险的偏好,导致保险费率较高且保险排分难度较大。建议引入专业保险机构承保国际工程绿色保险业务,如我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或以中国人保财险为首的国有特大型保险公司,针对绿色保险与国际再保险公司谈判专属再保险合约,同时保险公司内部培养绿色保险的专业核保理赔团队,尤其是要着重培养保险学与气象学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推动绿色保险稳步发展。此外,建议保险公司与环保部、气象局等机构联合研发绿色保险产品,针对国际工程各领域的风险特征,细化每个风险领域的保险产品并开展培训课程,企业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选择与实际风险相匹配的保险产品,满足企业需求。
三、建立绿色保险与绿色金融联动机制
鉴于绿色金融蓬勃的发展态势,建议银保监会建立国际工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协调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各方资源设立绿色金融联动机制。对符合绿色信贷或绿色债券的国际工程,建议其购买绿色保险,以某国际房建工程项目为例,在其拿到绿色贷款后,商业银行可要求其投保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保险公司提供绿色建筑性能风险保障,进行过程监督及风险预警等服务,项目完工后若未能达标,保险公司将承担对建筑物进行绿色建筑性能整改或经济赔偿的责任,工程所在国保险公司仅负责出单,全部风险将由国内保险公司承保。此种操作模式目前还在摸索中,将随着日后绿色基建项目快速发展,未来国际或国内金融机构会逐步要求各承包商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机制,积极响应全球碳减排战略,促进国际工程绿色发展。
(作者单位:诚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