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将浅析一下最近国际热门的一种新能源项目种类——氢能项目(Hydrogen)。具体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氢能及国际氢能项目开发现状与趋势

  • 上游氢能开发项目合同架构

  • 氢能项目的常见购销模式

  • 氢能项目投资开发的特殊法律风险及建议

本篇文章将先简述氢能项目的一些架构方面的安排和风险,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可能会进一步详细地探讨氢能项目中具体的项目合同风险以及减损建议。

1. 氢能及国际氢能项目开发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氢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氢能作为一种相对清洁、高效率、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备受关注,已经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重要选择。因而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氢能项目也变成了非常活跃的新能源投资领域。

1.1 氢能及种类

国际上对于氢能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分类,将氢根据其生产方式,划分成不同“颜色”的氢,例如:灰氢(是通过天然气或甲烷的蒸汽重整产生的氢能);蓝氢(蓝氢的生成过程与灰氢基本相同,但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从而产生的低碳氢能);绿氢(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通过电解生产的氢能);粉红氢(是利用核电产生的电力通过电解产生的氢能);白氢(是在地下沉积物中发现的天然地质氢,通过水力压裂法生产)等等。其中灰氢、蓝氢和绿氢是最常被提及的。

从技术而言,灰氢技术较为成熟,早些年在国际氢能开发中占主流,但由于各国对于减碳的需求,从氢能政策趋势上看,绿氢将成为了各国一致性的开发重点。

1.2 国际氢能市场现状

根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当前包括日本、德国、美国、中国等在内的42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推出氢能政策,36个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政策也正在筹备中,各国在氢能政策中均着重提出要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备绿氢。从国际市场机会及成熟程度方面来看,日本、欧洲、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近些年,中国氢能领域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本文主要还是着重于对外投资方面,因而侧重讨论国际市场):

  • 日本 - 作为全球氢能项目开发的早期者之一,日本一直在大力推动氢能的研发和应用。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氢能车辆普及和氢能加氢站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氢能在日本的应用。

  • 欧洲 - 欧洲是全球氢能市场的重要消费国之一,也是全球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中心之一。欧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氢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计划到2025年在全欧洲范围内建设400座氢能加氢站。

  • 美国 - 美国是全球氢能市场的重要消费国之一,也是全球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中心之一。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氢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计划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0座氢能加氢站。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在氢能开发领域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2019年11月,澳大利亚发布《国家氢能战略》,确立了15大发展目标、57项联合行动,旨在到2030年成为亚洲氢能出口前三,同时在氢安全、氢经济、氢认证方面处于全球前列。

  • 韩国 - 近年来,韩国在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了全球氢能市场的新贵。韩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10座氢能加氢站,以支持氢能汽车的发展和推广。

1.3 氢能项目开发的特点及趋势

纵观国际市场及氢能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主要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

  • 政策支持 - 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氢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一些促进该领域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前文中已多次提到,投资人在投资前一定要对东道国相关的投资优惠政策法律进行详细尽调,特别是适用要求和条件,以能够尽可能多地享受这些优惠。

  • 绿氢将会成为未来的开发重点 - 从技术而言,灰氢技术较为成熟,早些年在国际氢能开发中占主流,但由于各国对于减碳的需求,从氢能政策趋势上看,绿氢将成为了各国一致性的开发重点。

  • 项目风险大、项目融资难 - 尽管世界各地正在开发大量氢能项目,但完成项目融资交易的相对较少,因为银行对于向绿色氢等新技术提供融资持较保守态度。这有一部分源于氢能项目(特别是绿氢项目)仍然面临很多法律、商业及技术方面的风险(例如法律法规缺失、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见下文关于氢能项目投资开发的特殊法律风险及建议)。

2. 上游氢能开发项目合同架构

氢能项目,根据制氢方式、具体商业安排或者不同国家的政策机制不同,合同架构可能会有不同,较为典型的大致包括以下一些关键的合同:

  • 氢能买卖(offtake)/来料加工(tolling)合同 - 这是氢能项目的主要收费合同,根据收费模式的不同,可能是氢能买卖合同,或者氢能来料加工合同(例如由天然气加工成蓝氢,或者由新能源加工成绿氢)(氢能项目的常见购销模式见下文)。

  • 供应合同 - 除来料加工模式外,通常氢能项目需要自行获得制氢的原料。根据不同的制氢方式,可能是采购电能(购电协议),采购水原料(供水协议),采购天然气(天然气供应协议)等。

  • 运输合同 - 部分项目中,氢能产出后可能需要进行运输,则会涉及到氢能运输合同。根据不同的运输形式,可能是通过管道运输,与相关管道持有人签署管道运输协议,或者是通过特殊的陆路运输,订立氢能运输协议。

  • EPC和运维合同 - 与其他能源项目相同,通常情况下项目公司不会自己进行施工和运营,因此会与EPC承包商和运维承包商就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后续运营,签订EPC合同和运维合同。

  • 政府支持类协议 - 很多国家对于氢能项目都有一些支持政策,部分国家需要投资人与相关政府机构签署特定的协议,才能享有具体的支持,比如政府补贴、差价协议等。

  • 投资人间协议 - 氢能项目与其他能源类项目一样,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投资人股权出资,如果项目有不止一个投资人,则投资人之间会就其合作方式、权利义务划分等签署协议,例如合资协议、共同开发协议、股东协议等。

  • 融资协议 - 氢能项目的另一主要资金来源则是债权融资,典型的融资文件通常会包括贷款协议、股东支持协议、担保文件、债权人间协议、直接协议、对冲协议等。

就上述各协议,每个协议间是相互紧密关联的,投资人需要谨慎关注各协议之间的关系和联动,这也是笔者在早前文章中多次强调的。

3. 氢能项目的常见购销模式

目前国际上尚没有成熟的氢交易市场,因此,为了确保项目有稳定的收入(特别是那些希望获得项目融资的项目),氢能项目通常会需要具有可融资性的购销模式,比较典型的购销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料加工(tolling)模式,另一种是氢能买卖模式。

  • 所谓的来料加工(tolling)模式,即是由采购方负责提供原料,而氢能项目将把原料转化为氢能,再返还给采购方,采购方就此加工服务支付费用。以蓝氢项目为例,采用来料加工模式的蓝氢项目,采购方将购买燃料并向蓝氢项目付款以将其转化为氢气。相似地,绿氢项目在此模式下,采购方将购买绿氢项目(电解槽)需要使用的电力、水等原材料,绿氢项目将水转化为氢气,再提供给采购人,采购人向绿氢项目开发商支付费用。

  • 氢能买卖模式,即是由氢能项目自行采购所需要的原料,然后生产并销售原料所产出的氢能。例如蓝氢项目,蓝氢项目开发商将自行安排天然气等原材料的采购,并从销售所产生的氢能以获得收入。而采用买卖模式的绿氢项目,项目开发商将自行购买电力和水。就电力采购,可以通过第三方获得(例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签订企业购电协议),也有很多绿能项目开发商同时拥有新能源电力项目,通过自己的电力项目中获得。

氢能项目采取什么购销模式,投资人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例如:

  • 氢能项目自身是否有获得原料的能力和有效渠道,这可能是决定采用哪种模式的关键。对于绿氢项目,如果投资人有稳定的电力和供水的来源,并且愿意承担原料供应的风险,则氢能买卖模式可能更能给投资人带来利润。

  • 采购方的商业诉求,例如,如果采购方希望使⽤氢进⾏⻓期储能作为发电补充,则其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来料加工模式,因为此类采购方拥有的经验、资源或产品组合优势可能使他们比绿氢开发商更适合签订购电协议或其他安排,为绿氢项⽬供电。

  • 在一些特定的司法区域,供水能力也可能是考量的因素,可能只有特定的主体更容易获得供水的资源。

4. 氢能项目投资开发的特殊法律风险及建议

对于新能源项目开发的法律风险我们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做过一些讨论,本文我们将主要浅谈一下氢能项目的一些特殊法律风险,以及根据我们的经验,投资人应对这些风险的一些建议,期望能给希望参与氢能领域投资的投资人或潜在投资人们一些启发。

4.1 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氢能开发还属于非常新兴的领域,多数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专门且系统的氢能法律和政策,这意味着氢气生产、运输、储存和分配过程的各个要素往往属于各种不同规则和监管机构的管辖范围,并且在有些方面甚至可能仍然没有明确的法律监管。

另一方面,很多国家还在进行各种法律改革,相关的法律政策可能实时在变化,这也成为氢能项目开发的一大法律风险。

投资人在投资前更需要做好东道国的法律尽调,甚至可能还需要对于东道国法律政策未来趋势进行评估,并且在项目合同中审慎考虑法律变更的风险分担和防范措施。

4.2 健康与安全风险

氢气有易燃、易泄漏的特性,与其他替代能源相比,在安全性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不同国家对于氢能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有不同的处理,英国将氢能的安全标准纳入原本新能源的法律政策体制,而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则为氢能专门制定了安全法律标准。

应对此风险,氢能项目投资人需要考虑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投资前对于东道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尽调,确保项目能够符合相关的安全方面的法规与标准;

  • 在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生产、运输、储存和分配等各个方面)需要更加关注安全方面的安排,技术上采取更为安全的措施;

  • 考虑购买适合的保险,以覆盖因为安全事件导致的意外风险。除了财产损失险外,营业中断险(BI)对于氢能项目而言,可能相对于其他项目更为重要。氢能生产或运输通常涉及高科技设备,关键部件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和重大财务损失。例如,如果液化厂中的电解槽(用于水电解)或热交换器损坏,则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更换此类重要设备,从而导致生产延误。此外,火灾后的业务中断成本可能会大大增加最终的损失总额。投资人在项目投资前需要就保险安排谨慎征询保险顾问的意见。

4.3 需求及销售风

目前国际市场上氢能的需求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氢能在终端应用上和天然气等相比目前价格不具优势,氢能应用推广因此面临一定阻力。同时,当前尽管各国政府力图保证氢能的使用规模并扩大应用市场,后续政府若不能有效刺激用氢需求,将面临用氢需求增长乏力的风险,不利于氢能大规模发展。

此外,不像天然气或者电力,氢能目前尚没有形成国际上成熟的市场,因而如上文所述,长期的购销协议安排对于氢能项目至关重要,如果签署的长期购销安排出现任何问题(例如被终止),投资人将面临更大的消纳风险。因此,投资人要更为关注购销协议的条款及风险分担(例如,协议项下是否有适当的照付不议机制、购买方的资信保障等)。

4.4 技术风

氢能技术目前还属于比较先进的技术领域,并且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氢能项目一些技术尚不成熟或仍待进一步检测,这些技术在项目建设或运营期间可能会存在无法按照预期运营的潜在风险,出现项目延误或导致成本增加。投资人在进行氢能项目投资前,对于技术方面风险的把控也极为重要。

此外,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技术,投资人在合同中还需要特别关注氢能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安排。

4.5 运输风险

氢气的运输与天然气运输有些类似,对于气态氢气,最为效率的运输方式是通过管道运输。然而目前多数国家没有足够且成熟的管道网络可以用于大量和长距离输送氢气,基础设施非常缺乏。投资人或可以考虑使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用于输送氢气,但如何有效混合和拆分两种气体,管道本身的材料是否能够防止氢气的腐蚀与泄漏、是否需要进行升级改造,管道的计量是否需要区分氢气和天然气,现有针对天然气运输的技术标准是否能够适用于氢气运输等等,仍然有诸多技术、成本等多方因素需要考量。

为方便运输,还可将氢气进行压缩、液化或者固化,从而通过运输罐车、罐船运输。但压缩、液化或者固化通常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并且处理和运输过程对于温度、环境等要求也较高,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氢能的流失,此外对于氢气进行处理也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和项目实施难度。

总体而言,由于技术限制、基础设施缺乏、安全性、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而言氢气的运输风险相对于其他新能源项目,需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