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发展迅猛,市场上大多数EPC项目由施工企业主导,施工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是其主要优势。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勘察设计单位也逐渐进入工程总承包市场,项目管理70%的工作量在施工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分析设计单位主导EPC项目中施工管理的特点,总结设计单位主导EPC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因素,提出解决EPC施工项目管理重难点的策略,以期对EPC项目施工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一、设计主导EPC项目施工管理的特点

1. 设计主导EPC项目施工管理的弱点

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采用传统DBB平行发包(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依然较多,业主方需分别与设计方和施工方签订合同,在完成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之后,再选择适合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这是一种从上到下、层层传递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决策速度慢、反馈不及时甚至部分失效是其特点,设计与施工的衔接经常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建设工期。

设计单位设计力量雄厚,处于行业链上游,在项目前期策划、工程设计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但在传统DBB模式的制约之下,设计单位的业务范围很少涉及项目施工过程,设计人员限于精力和时间,很难熟悉施工过程,也很难对施工现场管理和建筑材料有透彻的理解,导致设计的可施工性较差。

2. EPC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因素

施工管理需注重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等因素,EPC项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多单位、多工种、多专业的同时施工,施工现场往往需要成百上千工人、上万种物料、上千种机械设备,必须要有科学、先进的组织管理措施,方能圆满完成这个生产过程。其中,质量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和核心,进度管理是工期按时交付的保证,成本管理能有效降低成本费用,而安全管理是为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设计主导EPC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 设计主导EPC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

(1)总、分包单位的沟通和协调

EPC模式的优势在于自身对项目的把控能力,对设计、施工等阶段进行统一协调,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总、分包单位的协调、协同是EPC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常常决定着整个项目的进展。设计行业出身的EPC管理人员,由于施工现场管理接触较少,又因为相关专业背景及工作习惯原因,与业主方、施工单位等容易产生冲突,要顺利完成EPC项目,总、分包单位的沟通和协调极为重要。

(2)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注重施工现场经验的积累,关键管理岗位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影响着项目的实施。为此,设计主导EPC项目管理团队中要配备专业的施工现场管理人才,对施工流程了如指掌,能管理施工人员并及时处理问题。

(3)生产效率

现场施工涉及多方协调,极其复杂,采用二维图纸来指导施工、控制进度的传统方法效率低下。此外,施工单位人员往往依赖经验,不重视图纸和规范,容易影响项目质量,在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又往往互相推诿、推卸责任给设计单位,导致施工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2. 设计主导EPC项目施工管理的难点

(1)人员管理

施工现场情况复杂,设计图纸再精密,也会出现现场施工与设计相出入的问题。设计单位出身的项目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现场管理经验和有效管理手段,对由设计主导的EPC项目来说,现场管理问题是一个主要难点。其中,人的管理又是现场施工管理最大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工地工人学历普遍不高,大部分看不懂图纸,施工队伍管理方式粗放,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口述心传的管理模式极为依赖个人经验,不够重视图纸和技术规范,影响设计意图实现和工程质量。

管理人员自身能力欠缺。除了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之外,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项目对管理者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项目管理人员大多在智能技术运用方面仍存在不少欠缺,难以满足工程需要。

(2)施工进度管理

工作界面冲突。EPC工程建设往往由多个分包商共同参与,各分包商之间的界面划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点。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设计人员现场解决时,会涉及到施工界面冲突以及施工工艺、工法的先后顺序等,如果没有做好预先的安排和计划,很容易出现施工分包商之间界面交叉和冲突的情况。

施工进度控制。传统模式下,仅依靠二维图形与文字结合模式进行进度的管理与审批,效率低下。当前,施工管理数字化应用平台尚不成熟,难以做到协同设计,离智能建造和智能施工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

(3)软件技术应用

设计与施工BIM接口存在障碍。BIM技术应用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量存在的是图纸完成后的“翻模”,即由第三方团队根据施工图完成BIM模型搭建。然而,设计模型与施工模型的使用逻辑不一样,设计BIM模型对于施工来说信息量不够,无法对施工进行指导,需要再次“翻模”成施工BIM模型,导致重复劳动且存在信息损耗和失真。

缺乏协同设计、建造平台。目前,BIM软件存在一哄而上、小而散的状况,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各个阶段的接口,软件和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也有障碍。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建造管理平台较为缺乏,多方协作机制尚未建立,造成大量数据无法共享,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周期中BIM技术的应用。

三、设计主导EPC项目施工管理的应对和策略

1. 重视项目策划

相较于传统模式,EPC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可以从整体上管理工程问题。由设计主导的EPC项目会更主动地进行设计上的优化,并对采购、施工等阶段问题作出通盘考虑,从而将设计的主导优势发挥到极致。EPC项目的前期策划非常重要,策划是对建设阶段的各项因素——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进行预先谋划,使项目各阶段信息传递准确、充分,使各参与方有效沟通,最终达到提高集成化管理的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2. 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

设计单位主导EPC项目应充分发挥设计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技术优势,提升设计质量,注重设计主导的项目协同,加强现场管理,强化人才培养,确保各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计主导的项目协同。协调、协同是EPC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尤其是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对项目整体的进展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传统的DBB组织模式,设计和采购、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沟通的情况很常见,而设计主导的EPC模式则能够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技术优势,切实克服设计、采购和建设相互脱节的问题,使得设计意图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保障设计质量。

EPC模式下,设计的提前介入也使得采购可以提前进行,大大加快项目进度;施工现场遇到的问题也能够更快速、高效地反馈到设计方,方便及时做出变更和调整,也能同时保障项目的安全以及整体的进度和质量。

强化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储备是设计单位的强项和优势,项目的总工需要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面临现场问题时能够随机应变;项目经理则要求更高,需要技术、经验与沟通等能力。项目经理、总工、安全员等人才如果有设计岗位的经验加持成长更快。

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决定了施工质量,而项目的质量又是施工的核心问题,因此设计主导的EPC项目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站位,以主人翁精神主动优化设计,确保设备采购及施工工作平稳推进;提高设计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衔接,实现项目总体的质量目标。

加强现场管理。设计单位主导的EPC项目的现场管理能力普遍弱于施工单位,因此要想尽办法加强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于物料和设备的检验、施工分包商入场条件的审核和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这些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难点。EPC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现场磨练,苦练内功,增强现场管理能力,实现对施工环节的质量和成本管控目标。

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于物料和设备的检验、施工分包商入场条件的审核和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这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难点。EPC项目管理人员要苦练内功,增强现场管理能力,实现对施工环节的质量和成本管控目标。

96OVkJEHuWXr2w0y1ncTvlChgs5QSpz7.jpg

3. 注重数字化转型

(1)新型建筑工业化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新型工业化改革,BIM、5G、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地等新兴技术也为众多建筑企业带来高效的生产率,但这需要较高程度的信息化协同,也就是说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的预制化、施工管理的数字化,以标准化、社会化生产代替定制化、小规模的现场加工方式,转变建造方式,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2)BIM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受各种因素,如技术水平、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的制约,BIM技术的推广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工地管理方式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以设计为主导的EPC项目要发挥技术上的先天优势,应用BIM技术开展正向设计,避免重复劳动,完成从经验到技术的转化成为必然。

此外,BIM模型构件上附带的时间、任务、属性信息,可以极大地方便项目管理,如施工场地的布设、临时道路的布置、物流和交通、物料和施工设备的进场等,在BIM技术下可以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预知,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加上传感器,还可以实现“云监理”,即可随时查看施工现场进度并处理问题。

设计主导的EPC建设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引导项目建设各方广泛参与和创建以BIM技术、计算机、物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向智能建造转型的大趋势下,设计单位的“后发优势”将更加明显,加上其具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主动拥抱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建造风口,定能弥补自身管理能力的短板,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以及项目的运营能力,在如火如荼的EPC工程总承包趋势中成功转型成为工程公司,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