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合同订立前的风险

1.项目可行性论证风险

项目前期的调研与可行性论证非常重要,甚至能直接导致企业海外经营的重大风险。这里调研的范围包括前期的市场、人文与文化、法律政策、当地经济状况、当地政府体制与机构、用工、材料市场、货币管制与管理、现场初步探勘等方面。如果前期任何一个调查环节出现缺失,在合同订立后可能都需要承包商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

2.法律环境风险

由于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与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特别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法律环境的调研尤其重要。一般来说,法律环境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法律传统上,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世界上其他比较发达的国家多数是普通法系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以前是发达国家的殖民地,也往往继承了普通法的传统。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与我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其成文法典不多,涉诉时往往是适用先例。而考察案例是一个极为浩繁的工程,需要比较大的付出。

另外,海外建设项目涉及的法律较多,主要是合同法、建筑法、土地管理法、税法、劳动法、环保法等,需要全面考察项目当地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的成文法条和典型案例,以减少法律风险。

3.报价风险

一般国际工程都需要进行招标投标,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最重要的商务工作就是报价。工程建设项目的报价应当建立在熟悉当地项目要素的基础上,而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时,往住存在第一次报价的问题,如何规避投标报价风险成为最大的难题。做好投标报价工作的出路只有两个:一是与其他单位合作;二是逐步积累,自己组织资源和调研。但合作就有风险,同时还要分配利益;不合作自己积累比较慢而且要交学费,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政府或承包商会能建立公共资源渠道,为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4.合同文本风险

海外建设项目往往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合同示范文本,如FIDIC和ICE(The Insiton of Civil Engineers,英国土木咨询工程师学会)合同等。对此类示范文本,建筑企业应详细研读,明确合同条款对建筑企业的风险所在,以便在专用条款中进行修改,或在施工中加以注意,最终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

5.项目公司成立风险

建筑企业要在海外开展项目,如要成立驻外的代表公司,必须要符合当地公司法的要求,并应取得法律规定的开展项目所必需的各种资质或资格。比如在很多中东国家,有由当地人持股且股权比例达到50%以上等限制性规定,如何规避该类规定也成为法律上的技术问题。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1.劳务风险

劳务风险是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展工程承包业务面临较为主要的风险。如果该海外项目允许从国内输出大量劳务,则存在劳工选择、培训、办理签证、完善用工手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要求总承包施工企业必须做好项目的总体管理策划,确保用工合法、数量合理、管理得当和尽最大可能减少窝工等问题。一旦总承包商出现项目工期管理失误,项目周期很长可能也存在重新办理相关手续的问题。如果使用当地劳工,则需要符合当地劳动法有关工作时间、保险、工伤、体假等的规定。

2.材料风险

海外项目涉及的材料采购主要分当地采购和从国内或周边国家采购两种。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材料价格可能存在极大差异和较大的价格浮动。承包商应当在投标阶段就着手策划材料采购方案,并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材料市场、价格指数等进行全面调研,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即使做好了调研,施工企业也仍然需要跟踪市场变化,特别是在一些材料设备供应极为缺乏的国家。同时,承包商还必须设计合理和可操作的合同价款条款来应对材料风险。

3.工期风险

巨额的工期索赔是国际工程中建筑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同时也是国际工程合同履行中的风向标。一般来说,凡是出现重大履约障碍的工程项目,大部分都会体现在工期管理上,国际工程项目尤其如此。

由于资源组合是国际工程业务最大的困难,因此,工期策划成为国际工程项目最主要的履行工作。该种工期策划也称为进度计划管理,一般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等综合策划,也是项目管理中最复杂的计划工作。

为防止巨额工期索赔的发生,除在合同中对工期及其顺延和索赔作出详细具体的约定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也应重视有关工期证据的收集,以确保在面临工期索赔时,建筑企业有合理、充分的证据给予反驳。

4.索赔风险

索赔往往最终成为项目工程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索赔能否得到支持很有可能成为项目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海外项目中应在合同中对索赔的提出以及请求和支付等全部程序进行系统而详细具体的合理约定,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切实地履行。

另外,应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即国际工程索赔时限约定。往往在国际工程合同中会约定在索赔事件发生后28日内,承包商应当提起索赔,否则即丧失主张追加工程价款的权利。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承揽工程,应当改变以往在最后工程结算时“算总账”的习惯,否则就将丧失索赔的实体权利。同时为了加强管理,还应当为合同索赔专门进行项目经理部的交底,以引起项目经理部的高度重视。

5.结算风险

总体来看,一般海外项目的结算比国内项目简单,但是在不发达国家进行工程结算,应当特别予以关注。由于业主方的管理或政府规定等原因久拖不决的现象非常多,而因拖延时间较长,如果遭遇不发达国家的动荡和政变就更糟糕。为避免此种情形发生,前期对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的调査,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转嫁风险都是有效的措施。

6.汇率风险

海外项目首先要约定合同价款的币种,如果结算货币为当地国货币,则存在该种货币与其他货币的兑换问题。如果兑换的条款设计不够合理,则建筑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利润有可能丧失在不利的汇率兑换上,最终效益与预期相比差额较大,甚至导致亏损。

7.利率风险

海外项目的工程价款往往数额巨大,建筑企业通常都需要融资贷款,同时由于施工工期比较长,如果项目施工过程中贷款利率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对建筑企业的资金运转以及最终的盈利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在合同条款中对融资和延迟支付约定明确的资金成本。

第三阶段:项目实施后期的风险

1.缺陷责任与保留金返还风险

海外项目实施完毕后,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缺陷责任义务,如何构建缺陷责任保证体系应当在项目竣工前作出明确的安排与策划。由于各国关于缺陷责任制度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更与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不同,因此,建筑企业应当首先调研当地的有关法律规定与制度,然后着手进行保修方案的策划。另外,保留金能否足额返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筑企业应该在签订合同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提交保留金保函的形式提前将保留金置换出来,以减少拖欠款项的风险。

2.争议解决风险

考虑到建筑企业在项目当地相对薄弱的法律救济能力,一旦工程出现争议,如价款支付、质量问题等,如果在当地进行诉讼,建筑企业往往很难获得比较公平合理的判决。当事人一般会考虑就争议提交双方均认可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此时对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以及适用语言的把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应对风险的对策

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市场,风险总是存在的,但是只要对潜在的风险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并作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海外项目实施的风险也不应成为建筑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一)重视项目的调研

在准备实施海外项目之前,一定要加强对项目所在国各方面信息的调研,包括社会人文环境、法律环境、项目现场、施工资源信息、气候、流行性疾病以及主要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的调研等。只有充分并扎实地实施了上述调研措施,建筑企业才能够作出合理的决策,正确研判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并保证项目顺利地实施。

(二)加强论证

由于海外项目涉及标的比较大,各类法律关系繁复,建筑企业应重点进行项目可行性和合同风险论证等,以保证项目的最终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重视谈判工作

合同谈判是海外项目的重要步骤,对于一些实质性条款如果涉及建筑企业的重大利益,在谈判时一定要做到绝不让步,因为海外项目谈判时作出的让步很有可能无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回来,一次让步就可能造成项目无法实现盈利。

另外,对国内项目比较不重视的争议解决条款,在谈判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要选择对建筑企业比较有利的争议解决方式,以保证建筑企业的利益。

(四)加强项目管理

加强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加强管理人员的选择,建筑企业派驻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员最好有海外项目经验并掌握一到两门外语。管理人员可以从各部门抽调也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在管理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再配以各种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筑企业才能放心实施海外项目。

综上所述,海外项目实施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防范海外工程项目风险尤其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充分的调研,派出优秀的团队,组合优质社会资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安全畅行。

来源:北京建筑工程律师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1 引言

不断增加的海外工程项目给中国建筑企业带来了颇为丰厚的利润, 但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和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中, 不少尝试拓展海外工程业务的建筑企业也在海外工程的大洋中“折戟沉沙”,如 2009 年 2 月,中国铁建与沙特政府签订的麦加轻轨项目中,中国铁建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在未与当地政府商议好全部细节, 仅仅凭借一份概念设计方案便匆匆上马,致使项目在施工中出现了征地、拆迁、技术转让等一系列问题,除轻轨主体工程按时完工外,许多配套工程都出现了延误和重大设计变更,最终亏损约 41 亿元。除此之外,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承揽的缅甸密松水电站和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承揽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分别约亏损73 亿元和 17.51 亿元。

由此可见, 海外工程项目在巨额经济利益背后隐藏的是同等的风险,如何合理规避海外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成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承揽海外工程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保障措施。

2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通过对大量海外工程项目所经历的风险进行梳理分析, 大致可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实施风险、属性风险四大类。本文主要对经济风险、实施风险、属性风险进行分析。

2.1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海外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和金融投资风险,其主要包括资金风险、业主支付风险、通货膨 胀风险、法律环境风险等。资金风险是指海外工程项目业主由于缺乏大量资金, 通常会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措项目资金,但给予项目投资的银行出现银根紧缩等政策调整,将会造成项目资金短缺。支付风险是指海外工程项目业主在选择支付方式时如未采用国际通用货币,而是利用项目所在地出产的自然资源如矿石、农产品、木材等进行项目资金的抵扣,一旦上 述货物出现无法正常交付则将造成整个项目无法完成支付。

通货膨胀风险往往是由于海外工程实施过程中, 项目所在地或我国国内发生重大通货膨胀问题, 并引发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进而造成项目资金的实际支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

法律环境风险指由于所在国法律的缺失或者不完善对项目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

2.2 实施风险

海外工程普遍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 而在这漫长的施工期内诸如延期开工、 施工中断等意外因素会对工程项目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部分施工项目在中标后由于项目前期政策处理、筹措工程款项等问题迟迟不能开工建设,而由于延期开工部分项目承包商所预定的施工材料不但需要大量场地进行堆放储存,而且在材料储存过程中还会有一定的损耗。同时, 部分预先租赁的大型施工机械需要支付高额的租金, 即便是退场处理还需要一笔额外的进出场费用。

在部分正常开工的海外工程中也会遇到项目所在地当地居民受到不良媒体的煽动而爆发罢工、怠工、破坏施工机械等事件,加之项目所在地脆弱的基础配套设施保障能力,各类突发性传染病和断电、断水、断粮等问题也会时刻发生。

2.3 属性风险

项目属性风险主要是指海外工程项目本身所具有风险, 主要包括项目类型风险和项目规模风险等。项目类型风险是项目本身建设类型所造成,如海外火电站、化工厂、水库发电站、钢铁厂等,上述工程在建设期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一旦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中的任意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会造成整个项目无法正常交付。同时, 海外工程项目体量越大, 实施周期越长并且所采用的技术越复杂都将加重项目自身风险, 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对于国家财政而言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或将使其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等。

3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3.1 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选择项目

虽然海外工程项目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其利润率远远高于国内同等类型工程项目, 但鉴于海外工程项目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远远超过了国内同类工程, 故在选择竞标海外工程时应当强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避免出现战略决策性的失误。首先,为进一步摸清项目实际情况,在选择海外工程项目

时必须派遣能力出众的市场调查人员对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社会、经济、民生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也可委托对当地 情况更加熟悉的中资企业对其开展可行性研究, 从而全面掌握项目的基本背景情况。  其次,针对项目所在地政府提出的项

目评估、金融保险、退出机制、多元化参与等准入条件进行复核, 并依据前期可行性研究成果对项目所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判,并拟订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再次,针对部分大型基建工程所倡导建设加运营的开发模式, 建议适当规避后期较为烦琐的运营维护项目, 而将企业管理力量集中在可控性较高且技术较为成熟的项目工程建设上,从而降低项目风险,加快项目资金回笼速度。最后,在海外工程竞标阶段,应当避免利用主动提供大额度贷款或压低投标报价的形式来获得项目, 在选择海外工程项目时必须始终将项目投资收益率作为考量项目可行性的首要位置, 并进一步淡化项目政治因素以降低项目所在国非必要的质疑与猜忌。

3.2 注重海外工程项目技术布局,建立技术风险预警体系

近年来, 我国不断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施工设备, 并持之以恒地加以改进,我国相关行业的整体水平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在大量工程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得以飞速提高。如从近期海外工程市场上我国航油企业的表现来看,我国航油企业可以逐步开始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舞台上的锋芒初露,部分发达国家的企业也认识到我国企业正在凭借高超的施工管理水平和先进的施工工艺逐步打破它们的行业垄断地位,甚至在桥梁、高铁等大型项目中,中国企业所展现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水平是其所无法匹敌的。因此,不少海外企业开始窥探中国企业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机制,以期缩短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差距。

在选择参与海外工程项目时, 应当对项目实施期间所采用的技术和工艺进行全面梳理, 对于所存在的技术专利方面问题逐一进行查漏补缺, 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第三方专利技术所有人提出维权赔偿而造成项目停工或高额赔偿损失,尤其是涉及核心方案、外围产业链等内容的项目,必须事 先做好相关专利申请和告知工作。如海外工程项目无法真正做到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时, 还可采取加强工程合同知识产权条款和保密条款等手段,建立起周密的合同审查机制,预防中国企业核心技术遭到曝光或剽窃。另外,针对少数知识产权所有权尚未明晰的海外工程项目, 可在合同签署时与专利所有人洽谈产权问题, 避免在技术风险发生后使得中国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3.3 倡导工程项目本土化

我国本土企业在不断拓展海外工程市场的过程中, 通常会以“外来者”的姿态去处理和解决问题,他们坚信以自己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能够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里遨游, 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真理梦将彻底破碎, 许多已经中标的工程项目迟迟得不到有效推进。在面对陌生且复杂的海外工程市场环境时,中国企业应当加强与项目所在地企业或机构的深度合作, 搭建起与当地企业共同发展的桥梁。

在推进海外工程项目过程中, 通过聘请项目所在地有经验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代理或咨询机构来处理项目所涉及的劳务派遣、法务咨询、中方人员出入境、设备材料报关等事宜, 不但可以提高上述事物的办理效率, 而且可以将处理风险向代理机构转移。同时,努力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共建,通过提供低息贷款购买施工机械、输出项目核心管理团队、培养本地技术人才等方式,提升中外合资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并充分发挥其本土化的优势利用其在提供就业岗位、 增加当地税收等方面的能力, 以当地企业的身份在项目所在国从事生产经营任务,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

为了改善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 赢得当地居民支持和认同, 我国企业通常会在项目所在地雇佣部分居民作为工作人员。由于绝大多数当地雇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在工地中从事简单的施工辅助工作, 为了解决海外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短缺的问题,应当在项目统筹阶段便开始予以考虑。首先,在制定项目预算时应当对人工成本和施工进度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符合项目所在地施工人员平均素质。其次,制订行之有效的员工技术培训计划, 从施工开始时便对外籍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中方人员代培、现场施工教学等手段较快地提升外籍员工的技能水平。最后,拟订科学合理的外籍员工绩效考核和提升机制。对于在项目中职业技能提升较为突出, 经有关考核后符合岗位晋升要求的外籍员工委以重任, 从而进一步充实海外工程项目一线管理团队。

3.4 合理应对工程通胀风险

通货膨胀是海外工程项目最为常见的风险来源, 主要由工程实施期间的地区法定货币贬值或商品采购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产生,而此类型风险与工程项目实施本身并无直接联系, 但其确实存在甚至直接影响到工程利润, 尤其是部分建设周期较长或地区不稳定性较高的海外工程项目必须通过风险转介等方式来化解危机。

首先, 在海外工程投标阶段应当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当地官方货币和大宗商品的通货膨胀情况, 一旦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通货膨胀风险值高于预期值, 应当在合同报价时考虑通胀对于项目收益的影响, 并在合同中明确工程项目遭遇严重通货膨胀时, 合同双方对通货膨胀进行协商的相应条款以及所需各自承担的额外费用。

其次, 在项目合同中可以注明合同双方在项目结算时采用的通胀率基准, 如果结算时实际通胀率超过了约定的基准值,则可对合同部分价款进行调整,还可通过增加项目资金支付频次来降低时间对于项目通胀的影响。

最后,为了更好地避免通货膨胀对合同的影响,在签订合同时可采用美元等国际通用货币作为结算货币, 充分发挥美元这一国际货币的稳定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 而在部分亚非拉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的海外工程如当地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美元等外汇进行项目结算, 则可选择当地特有且国内市场需求较大的大宗商品作为结算标准,如木材、矿石等,进一步提升项目通货膨胀应对能力。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可预料的通货膨胀,中国企业应当根据项目规模和企业经济实力, 对海外工程所使用材料中占比较大或通胀比例较大的材料或设备进行提前采购, 以减轻材料涨价对于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另外,选择项目所在地的本土材料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 可发挥本土企业在材料采购领域的人脉,从而保障材料以合适的价格供应工程项目。

4 结语

海外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建设企业拓展业务的新舞台,有利于弥补越来越激烈的国内行业竞争,虽然海外工程项目利润较高,但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企业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组建符合海外工程实际情况的专业管理团队,对海外工程项目进行风险预警和合理管控,结合海外工程项目所在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的风险应急方案,进而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来源:《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