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项目资金风险控制研究
1、海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特点
1.1 资金管理金额大
国际市场需要使用国际资金或国际承包商建设的工程项目通常具有项目规模大、技术难度高、项目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收业主款、收政策性银行放款、分包付款、大宗材料采购、跨国支付.换汇等环节,承包商需要管理金额较大的资金。
1.2 资金管理风险大
海外工程项目的资金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国别因素对资金状况的影响结果差异较大,如项目所在国经济形势、金融态势、技术水平、资源状况等会对资金管理带来基础性风险。以我国基建企业为主体承包实施的海外工程项目大多处于非洲等欠发达地区,资金管理风险面临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即使项目处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也时常面临被制裁或被长臂管辖的风险。
1.3 资金管具有阶性
工程项目合同的执行分为合同前期阶段、合同签约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项目收尾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资金状况特征明显不同,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特别是项目实施阶段需要的资金量最大,对财务人员的前瞻性考验最强,要求其对资金量和现金流作出精准预判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避免资金短缺和冗余等。
1.4 资金管理水平受财务人员的影响较大
国际承包商业务的国际化要求驻外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国内工程会计的核算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还要有国际会计准则、工程所在国特殊会计制度、国际税收、内外账处理技巧、国际贸易准则、工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储备,资金管理水平受财务人员的影响较大。
2、海外工程项目资金风险的类型及来源
2.1 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主要是宏观层面的风险,其中政治风险、文化风险等国别风险存在于所有海外项目,属于世界公认的不可预期的国际风险。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政权更迭、军事千预、内战、对外战争等政治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直接导致项目立即停工和中方人员撤离,且复工遥遥无期;文化风险相对稳定,其中宗教差异的影响较大,对使用较多外籍雇员的重大工程项目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2 应收账款风险
所在国政府不当行为、业主失信等均会导致拖欠中方企业工程款。从现有项目国外业主行为来看,国外政府等业主为了拉选票或为兑现所谓的选举”“政绩工程”等,违反建设原则、超越自身承诺,可能出现“形象工程”财力开展项目,因财力不足导致拖欠承包商工程款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国外项目业主和监理方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工程结算账单审批环节多、流程长,对已签认的账单放款慢,极易造成阶段性资金拖欠;中方承包商为维护国际形象和确保履约,可能在业主拖欠工程款时依然加大资源投入已完工未结算形成的存货使资金缺口不断增大。
2.3 现金安全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具有资金数额大的特点,在一些国家,由于项目所在地偏远可能导致国外工程项目现金使用频繁,现金使用量较大。如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合规操作,易出现资金损失的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未经授权的人员从事库存现金管理,易造成现金被盗等;现金收付申请、复核和审批等环节未经过合理授权,造成错付、多付等资金损失;现金收入、支付不符合驻在国的相关规定,存在当地税务稽查等隐患:会计记录不正确,现金余额账实不符而引发相应的风险。
2.4 银行账户风险
承包商承揽项目后,一般会对专业工程和劳务进行分包,为减少财务工作量,可能存在以承包商名义开立账户供分包单位使用的不良现象。如果对该类型的账户缺少监管,会导致资金使用不合规,甚至出现专业分包单位出租、出借账户等不合法行为。在银行账户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未经授权的人员处理银行存款业务及账户管理;银行印鉴和票据未妥善保管造成资金损失;存在未经授权的银行付款和转账;银行存款的原始交易记录不完整、不准确;账务处理及利息支出未被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会计记录不正确;银行存款余额账实不符。
2.5 境内外收付款风险
在中国对外优惠贷款项目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项目“两优”工程中,所在国业主融资模式一般为: 当地币配套资金支付合同总额的15%,由业主财政资金直接汇付至承包商驻外机构当地币银行账户;中国政策性银行贷款部分占合同总额的85%,由国内政策性银行直接拨付至驻外机构的国内母(总)公司,资金支付按每期工程结算账单依次付款。但是资金支出主要发生在项目所在国,付款比例不匹配导致需要从国内母(总) 公司调拨流动资金至境外,如果流动资金调拨不及时可能引发暂时性资金短缺风险
2.6 保函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涉及的保函种类一般包括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质保金保函、信用证等。涉及分包工程的需要分包单位向承包商提供相关保函。这种经营活动为承包商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开立保函文本审查不严格或签署不规范、对于合作单位以公司名义开具的保函缺少监管、保函变更未经过恰当审批、保函无失效日期或失效条款不明确、保函担保金额不明确对于已开具的保函缺少跟踪
3、海外工程项目资金风险控制措施
3.1 国别风险控制措施
(1) 谨慎选择国别市场。对局势不稳和安全形势严峻的国家、地区,采取观望或谨慎进入等市场策略,避免出现反对党上台后不承认前执政党签订的合同或需要对合同重新审查的现象,后果常为项目暂停,已完工账单资金无法及时收回,造成已投入资源无法获得资金弥补。
(2) 在合同谈判时聚焦当地条款约定。一般国外业主会在合同中要求国际工程承包商从该国本土企业采购的材料费用、分包的工程费用和劳务用工费用等合计金额不低于总合同额的某一比例,如约定不低于总合同额的30%。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充分了解当地劳务人员供应量、工资水平、风俗文化等,以评估劳动生产效率:对资源供应水平、分包商现代化水平等进行调研,确保项目既满足当地发展要求,又能切实实现属地化,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2 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
(1) 在投标报价阶段做好现金流规划。在项目前期工程报价时采取不平衡报价方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可以积极使用不平衡请款方式:合同谈判时尽量要求业主支付较高比例的预付款,可有效实现前期回款,缓解项目执行期现金流压力。在业主已支付较大金额工程款的情况下,违约成本较高,促使业主不得不考虑失信和违约造成的资金损失。
(2) 及时足额完成业主结算。为保证项目现金流的持续性,项目计量管理部门应及时统计已完成的工作量,按合同约定的结算时间节点等条款及时足额提交工程账单,持续跟踪,)确保及时足额完成业主结算。监理和业主确认账单后加强沟通和催款,完成工程款收款工作,保障后续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3) 灵活运用索赔和暂时性停工等措施。在业主长期拖欠应付工程款的情形下,判断业主是否属于经营状况恶化、丧失商业信誉、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或有意逃避债务、暂时性资金紧张等情形,依据判断分类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评估停工的经济性、安全性,加强证据收集;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催收和清欠,必要时对业主发出索赔函件主张索赔;在持续跟踪评估中,认为应收工程款无法有效收回时可采取暂时停工措施,或者采取分散或小规模施工等手段,减少现场资源投入量,降低资金损失。
3.3 现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 在日常业务中,尽量减少现金使用量。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使用现金带来的天然“无痕”、透明度低、违规问题多、易诱发腐败等问题;另一方面,避免频繁出现大额现金收支和携带引发业务人员人身安全的问题。
(2) 不相容岗位分离,对关键人员加强监管。海外财务人员数量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大型项目仅委派一位中方财务人员开展所有财务类型工作,又因该财务人员熟悉驻在国财务制度,被长期派驻国外且轮岗次数较少,易出现财务舞弊等违规行为。对此,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应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并制定轮岗或轮做制度,比如选派政治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对财务负责人以每6年为期限进行一次国别轮岗、使具体业务操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内容轮做。
(3) 明确财务人员属地化要求。为解决中方财务人员匹配不足的问题,国际工程承包商可对驻外机构财务人员进行属地化管理,聘请当地人员作为公司员工,安排其依据语言优势进行网银录单、开具支票、联系银行等收付款操作。但若将审批权交由当地财务负责人,也可能造成当地员工出现携款潜逃等。对此,中方财务人员可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有效统筹和监管,明确财务人员属地化要求。
3.4 银行账户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1)加强对境外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管。驻外机构应严格执行开户审批程序,杜绝私设账户、超出业务需要多设账户等情况;在账户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资金账户及资金收支的监管,禁止出租、出借公司账户等不合规行为;及时清理长期未使用或不再使用的账户。
(2) 加强银行账户使用权限和审批管理。具体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权限最小化原则,即公司总部授予驻外机构执行任务和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权限,权限释放要满足业务需求,如银行理财等非必需权限不予授予;二是权限多人负责原则,即重要权限、重要业务实行两人或多人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多级授权实现权限使用监督,通过双人复核保障权限的严格控制和流程的准确无误:三是职责分离原则,有效区分系统管理员、业务操作员、复核人员,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
3.5 境内外收付款风险控制措施
(1)准确测算驻外机构境内外收支比例。首先,明确业主付款币种和业主自筹资金比例,采取对应消化当地币预案:其次,在项目初期,预估材料来源、工程分包单位及付款方式,尽量采取“背”的方式使境内外收款比例与测算的支付比例相匹配;最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制定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资金预测“香蕉图”。
(2)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驻外机构财务部门需联合业务部门做好年度、季度和月度资金预算的编制并上报总部审核,做到事前预测;建立资金预警系统并定期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做到事中控制。在资金短缺时,及时向总部提交流动资金申请或申请总部代付相关款项,避免资金链断裂、富余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风险。
3.6 保函风险控制措施
(1)加强对分包单位提交的保函条款的审核。在海外工程项目实践中,般要求分包单位提交见索即付保函,其责权利要求与承包商向业主提交的保函内容相对应。在分包商提交保函的过程中要加强把控,一是在正式保函开具前,要求分包商提交银行保函草稿,承包商确保保函内容和格式符合要求;二是在分包商提交正式银行保函时,需要审核格式和内容是否与前期已审定的保函草稿一致,同时需要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与出具保函的银行确认保函信息和银行签字人的真实性。
(2) 加强保函的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台账,对分包单位已提交的保函原始文件和保函有效期进行动态监管,避免保函丢失,及时对保函进行延期。确保保函管理成为合同管理的重要抓手,规避分包合同执行失败造成资金损失。
4、结束语
海外工程项目资金风险较大,资金风险控制工作任重道远。相比于国内工程项目,海外工程项目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面临较大的风险,而资金管理水平及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国际承包商的海外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海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了解海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特点,根据所在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风险控制办法,合理高效配置资金,确保资金安全,降低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使其实现预期收益目标。
浅析境外资金管理实务及风险应对
[摘要]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很多企业将拓展海外市场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金融、外汇和税务等政策和制度各异,海外资金管理面临诸多的风险。因此,海外资金管理必然成为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必须面对且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分享海外资金管理实务经验,帮助企业在海外经营活动中更加有效地管理资金,降低资金风险,从而助力企业海外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境外资金管理;资金管理风险及应对
引言
自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到2020年“两会”期间,中国进一步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尽管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瞬息万变,全球化的阻力始终存在,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但无论如何,企业选择“舞动双翼,迈入世界”始终是走出国门寻求新发展的不懈努力方向。资金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资金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管理中永恒的重要话题。对于国内“走出去”的企业来说,由于面临全世界普遍金融规则的监管,以及各个国家所采取的迥异且复杂的金融管理模式,其境外资金管理的难度更高,风险更大,也更具挑战性。本文将结合笔者从事海外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境外资金管理的关键要点,同时分析所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国内“走出去”企业在经过多年海外业务的深耕中,已经在逐步重视境外资金管理体系的建设,也逐步探索出适合每个企业自身的、有效的境外资金管理模式。境外资金管理在适应企业自身经营的基础上,应关注以下境外资金管理重点和风险应对措施。
一、构建有效的境外资金内控体系
2021年,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各企业内控部门要建立健全境外资金内控监管体系,完善境外资金内控监管制度,保障境外资金安全。
从国家政策导向中,不难看出,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在拓展海外业务的同时,需要同时关注财务管控体系方面,特别是高度关注境外资金管理内控体系的搭建,以搭建境外资金事前有规范重审批、事中看得见强控制、事后能追溯有评价的管理机制,以防范风险于未然。实务中境外资金内控建设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构建:
一是制度层面。针对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关键人员管理,大额资金支付和审核要求,银行账户管理,不相容岗位设置,联签制度设计等关键工作均应设立严谨的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促进境外公司在资金管理工作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促进境外资金的合规管理。
二是人员层面。“走出去”企业在海外人才方面往往存在一些短板,因为国内派出人员通常成本较高,因此很多企业采取在本地招聘的方式补充人员,但本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却又无法保障,而境外资金管理实务中又往往对“关键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对于境外企业的财务主要负责人员和资金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一定要在人员的“选用育留”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考虑,以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资金风险隐患。
三是技术层面。一方面,在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人才体系的构建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打通外部金融机构系统,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或报告系统,预算系统等内外部系统的数据,实现数据的自动集成与推送,从而实时监管境外资金情况,提高对境外资金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协助管理方案的落地,确保制度得到刚性的执行。同时,“走出去”企业可结合经营实际开展司库建设工作。2022年1月,国资委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简称“国资委1号文”),明确了中央企业建设高水平司库体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也强调要加强境外企业资金管理,境外业务规模较大的中央企业要逐步将司库管理延伸到境外企业。“走出去”企业可借鉴国资委整体要求,在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搭建适合自身经营的多时区、多币种、多语言的全球司库管理系统,实现企业跨境资金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二、高度重视境外资金整体规划和资金预算管理
“走出去”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需要首先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策略,其中要尤其重视出境资金的整体规划和境外资金的“收支”预算管理,这是境外资金管理的重要安排,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在境外进行资金筹划的重要原则和基础。
境外资金整体规划是企业从战略高度进行的资金管理活动,企业在评估安排海外业务的同时,应紧密结合业务安排,就境外资金来源及出境路径,境外资金风险评估,业务整体资金需求及安排,现场资金管理的内控策略和资金回收路径等重要的资金管理内容做出合理的考虑和安排。这部分资金管理在境外与境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境外资金在跨国流动时面临的壁垒、所需时间、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等一系列资金流动问题及其可能对业务造成的影响,重视境外资金的安全性管理,更加需要充分考虑在业务退出时,剩余资金如何撤离及撤离成本等的资金退出安排,否则在企业辛辛苦苦耕耘的基础上,最终的收益可能是“颗粒无收”。
境外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从战术层面进行的资金收支的管理活动,通过严谨的资金预算,就业务交易币种进行合理的资金收支安排,如何保持境外稳定的现金流,如何强化资金日常管理加快资金流动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等重要的资金管理内容做出合理的考虑和安排。这部分管理在境外与境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境外资金管理中往往需要考虑不同的交易币种及如何合理的换汇等不同交易币种的最优安排,考虑资金跨国流动的时间和成本,考虑外币的汇率管理及风险等因素对资金的影响,从而能够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保证境外资金的安全及使用效率的最优。
三、重视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折算风险(Translation Exposure)和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是“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主要且常见的海外风险之一。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应主要有两个,即:控制风险和获取收益。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面对复杂的外汇实务,应将控制风险作为最主要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
企业应建立“外汇风险中性”的理念,密切关注所在国家政经环境的变化,结合业务实际和风险偏好,搭建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敞口可量化的外汇风险预测模型,准确识别外汇风险并评估,提升汇率管理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安排交易对冲风险、合理使用外汇衍生金融工具、优化境外资金安排以及制定妥善的风险规避策略,使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控制在合理且可接受的范围内,有效管控外汇风险。
在实务中,不同业务环节中,企业应关注不同的外汇风险管理要点:在业务签约过程中,可在合同中签订一些保值条款,如约定汇率波动超过一定幅度可进行价格的调整,或汇率大幅波动时可调整结算货币等条款,来提前进行外汇风险筹划从而确保企业的利润;在业务活动开始时,企业在交易货币的选择上也应尽可能的选择人民币(本币结算的本质是彻底消除了外汇波动风险)或美元等在全世界自由流通的“硬货币”(确保资产的优质和安全),而尽量避免以所在国的本地货币进行结算从而带来不可消除的外汇风险;在业务活动开展中,可通过签订外汇远期合约、福费廷、保理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和安排对冲一部分外汇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使得同一币种资金的收支规模相似,或提前或延期结汇等日常外币资金管理工作以平衡和抵消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四、“有条件”的开展资金集中管理
通过搭建“跨境资金池”的手段,企业可以实现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本外币资金,在同一账户内办理相关业务,大大简化相关业务流程,这是解决境外资金管理的最优途径。跨境资金池有多种分类,例如:按地域分类有全国版或上海自贸区版等;按备案机关和使用币种分类有人行版或外汇局版等。不同版本的跨境资金池在准入条件、币种、额度管理、资金使用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企业可按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使用。跨境资金池业务有助于企业打通境外资金合规入境渠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内部资金利用效率,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在跨境资金池实际操作中,存在审批要求高,资金流动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等难题,较难解决企业的资金跨境实时流动的痛点及诉求。
目前,很多境内企业会采取在香港或新加坡等外汇管制相对自由的国家(或地区),或者是选取企业相对资金使用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独立的“财资中心”,通过财资中心在境外某地区与国际性大银行合作搭建“境外资金池”的方式,将企业的境外资金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集中管理。企业可通过境外资金池实现境外资金的跨境集中、统一调拨、统一结算、账户管理、票据管理、资金监控、统筹授信等资金管理工作的集中管理,从而构建起有效的境外资金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境外资金透明、安全、高效的运作。
实务中,各个国际性银行的境外资金池所能开展资金集中的覆盖国家(或地区)均有所不同,企业可通过选择与多家银行合作搭建多个资金池的方式,以扩大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的范围。此外,采取严格外汇管制国家的资金往往无法通过资金池方式实现集中,企业如果已经在这些国家有了一点的资金沉淀,需考虑以境外采购、分红、或转移支付等方式将资金合理划回或使用,以降低境外存量资金的风险。
各类资金池是企业进行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资金的安全运作。企业在选择跨境资金池时,需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有条件”的选择合适的版本和合作方式。
总之,境外资金管理是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全球化的视角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健的资金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外EPC工程资金管理及风险控制
资金是海外EPC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血液”,资金管理是海外项目有效推进的中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由于海外EPC工程项目具有金额大、施工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总承包商项目前期启动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总承包商的资金风险,这些情况往往会造成承包商垫付资金的情况。所以,海外EPC工程常常需要筹措一定的流动资金以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总承包商具有强大的融资或资金运作能力。
海外EPC工程资金管理对策
综合海外EPC工程项目资金特点及要求,作为承包商应该如何控制资金风险。笔者结合大量实际工程实例,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编制良好的项目资金策划
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科学的估算成本和费用,制定完善的年度设备材料采购资金使用计划、年度施工用款计划,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个月项目施工资金使用计划和材料设备采购资金使用计划。通过全面的年度和月底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根据实际的工期需要和工程进度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项目资金使用。
二、严格海外EPC项目资金管控制度
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制度,包括现金流预算、融资预算、需求预算等,这些工程资金预算应通过各部门的层层审批,严格审查。最终在决策层通过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安全。
总承包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专款专用,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完善的项目工程款项和工程费用的计量、审批、确认以及支付程序。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现场财务管理沟通,任命专门的项目财务经理,明确项目财务经理的权利和责任,提高总承包方项目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三、合理筹措海外EPC工程资金
海外EPC工程总承包方首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有效地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降低资金筹集的风险。企业除了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筹资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总公司拨付的形式或者企业自有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
四、加快海外EPC工程回款
海外EPC项目建设中的回款主要是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结合合同价格和合同中的支付条款进行计算,通常合同中只对工程项下的设备、土建、安装、服务等模块进行整体费用划分,相应细项并未明确。而实际执行时,业主通常会要求提交一份详细的费用分解,因此在投标阶段便需要考虑项目的回款,进行不平衡报价,在实际执行阶段,使用不平衡请款方式,尽可能提高前期业主前期支付项的费用比例,尽可能多地实现前期回款,缓解项目的现金流压力。
五、合理使用海外EPC工程预付款
海外EPC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工程预付款,这是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始的资金基础的重要条件。对可能涉及到融资的项目,尽可能利用融资优势,提高预付款的比例。另外,对预付款的使用,首先要及时支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的前期各项设备、材料和物资项目,保障项目的连续性,保证预付款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高效、安全地使用,从而减少企业对自有资金的使用。
六、善用外汇金融工具,避免海外EPC工程汇率风险
在执行过程中,应科学分析货币走势,选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如应用远期外汇、货币期权、套期保值等金融手段掉期锁定收支汇率,并适当考虑汇率保险等手段规避海外EPC工程的汇率风险,避免资金损失。
七、确保资金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项目运行期是资金运作的高峰期,项目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在这个阶段得以最为充分的体现。在这个期间,大批的设备材料采购款和施工分包款要支付。为确保资金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得以良性循环,必须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精细项目成本控制,从源头上节约资金。
第一是设计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在EPC项目成本管理中,要进行技术性的成本控制,对设计图纸、文件等专业性资料要重点推敲,确保方案最优,此外,在设计阶段要对材料选购、设备选型等方面也做出针对性的设计,尽量避免之后因为设计变更而发生二次采购现象,造成成本增加的情况。
第二是采购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在EPC项目采购阶段要充分调查市场环境,事先做好采购预案,利用外部环境与内部制度,建立起科学的采购成本控制方案,有效地降低EPC项目采购成本。
第三是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控制。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应当从多个途径,尽可能属地化用工,将人工费用严格地控制在某一标准范围之内。其次是材料费用的控制,设计部门要仔细对比国内及海外采购成本,限额使用,并增加周转材料次数等方式,最大化节约工程材料费用。
2.精确安排资金计划,提高资金计划执行率。
必须进一步提高EPC项目资金计划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合理确定月度资金收付计划额度,提高资金计划准确率,以保证资金计划不被上级扣减,从而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得以良性循环。
3.加快工程款回笼,保证项目资金良性循环。
加强项目的施工控制,积极与业主沟通,必要时可以辅助业主进行一些审核工作,加速工程进度款及时进行结算,并尽快收回项目资金,以保证项目分包和采购款的支付。
4.加强EPC项目采购资金的支付管理。
设备材料款在EPC总承包项目合同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要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采购订单,确定合适的采购余量,选择最优的供货商地点和运输方案及报关数量,配合不平衡回款,同时按照到货批次和进度确定采购款的支付进度和比例,扣留适当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尽可能滞后支付重心,尽量减少采购资金的无效占用。
5.加强EPC项目分包资金的支付管理。
EPC项目分包款的支付也需要统筹安排,合理确定付款进度,这就需要总承包商在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至少采取业主与总包商所签订的总包合同中所规定的付款条件和付款进度相一致的要求,使分包合同与总包合同在施工进度和付款进度相匹配,避免总承包商垫支分包款。
6.降低项目垫资风险,节约利息支出。
尽量减少海外EPC项目垫资行为,对的确需要垫资的,必须经过一定级别的主管领导批准同意之后才能实施。在垫资金额巨大,项目主管费控和财务的人员要对垫付的资金计算利息费用,开展有必要的索赔工作,争取在工程款结算时从业主那里得以补偿。
7.开展多种商业支付模式,减缓资金支付压力。
充分运用集团公司商业信用,推广票据商信通业务,运用公司商业信用,有效控制、减少有息负债,节约财务费用,积极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进行对外资金的支付,可以减缓项目资金支付压力,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
8.加强银企互动,减少EPC项目各类保证金占用。
应充分利用公司的信用等级,在授信额度内通过银行开具各种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和质量保函,节约各类保证资金的占用。通过与银行的紧密合作,既满足了业主的担保要求,又不影响项目资金的周转。
9.有效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程度,充分发挥资金池作用。
利用公司多项目同时开展的优势,实施项目资金集中管理,及时调剂项目资金余缺,严格控制项目开立账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充分利用和发挥资金池作用,利用资金的规模效应,节约融资成本。
结 语
总之,海外EPC工程工期较长,管理复杂。只有合理地编制工程资金策划,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加快工程款回收,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加强对资金流的有效控制,防范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确保资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良性循环,才能为EPC项目良性运行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