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x_fmt=jpeg

作为支持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模式,资源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Resource Financed Infrastructure,简称“RFI”)在国际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对于促进所在国资源生产出口、支持国家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非洲、拉美、中亚的资源丰富但国际评级较低、融资渠道有限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将对工商银行运用RFI支持中非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介绍,并提出关于加强中非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RFI概念及特点

一、RFI的概念

资源支持结构化融资,指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其资源产品未来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或是通过提供资源开发权来获取融资,用于支持财政支出,或满足投资、开发、运营、贸易需求等。融资提供者主要包括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大宗商品贸易商。借款人主要为主权政府、资源行业的国有及私营企业。在部分交易结构中,形式上的借款人为出于交易需要而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

RFI是资源支持结构化融资的一种,融资特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有别于政府采购模式、项目融资和公私合作(PPP)模式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融资结构设计,将融资、贸易、承包等各主体联系起来,实现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二、RFI的优势

对于借款人来说,融资可用于投向较难进行市场化融资的交通、医院、学校等民生类基础设施项目,无需等待资源收入的远期兑现就启动项目建设,从而更加高效地满足民生需求,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能够突破融资瓶颈,拓宽融资渠道,甚至可以相较传统的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对于国际评级低、通过发债和信用贷款融资成本高的政府机构和企业。

对于融资提供方而言,资源销售合同项下的大宗商品具备较好的市场流通性,购买商基本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相较单纯的主权借款,从商业性角度而言,回款和还款能力更有保障。另外,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而非本币计价交易,因此,降低了还款资金方面的货币错配和外汇储备不足的风险。

对于资源采购商而言,将提供融资作为贸易支持手段,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优惠的采购价格及优先购买权等。

RFI需关注的风险点

RFI需要关注以下安排。一是RFI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包括项目业主、承包商、资源采购商、金融机构等,需要在交易结构和协议设置中厘清各方关系。RFI模式并不是简单简化的交换,也不意味着各方责、权、利界定的模糊和混同,各主体之间签署的融资合同、贸易合同和工程合同等项下的权利义务关系应该是清晰明确、相对独立和有机串联的。二是关注资源价格和供给风险。资源市场受到经济周期影响较强,价格和供需呈现波动状态,同时产品供应也受到供应商自身产能、运力的影响。而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需要较大且持续的资金投入。需要密切关注资源市场周期风险,以及资源生产商自身的供应能力,注意设置合理的保障条款,比如在出现资源供应数量减少或价格大幅下跌,产生的现金流不足时,可以通过补充供货或资金等方式补足差额等。

RFI在非洲的应用

在非洲,RFI模式的应用始于安哥拉。1975年,安哥拉进入内战时期,财政基础薄弱,债务负担重,国际主权评级较低,被认为是高风险国家。安哥拉政府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签署的援助贷款协议里通常约定了消极抵押条款,限制将其国有油气资产进行担保抵质押,而依靠纯信用贷款和发债融资成本高企。而资源销售收入可以作为应收账款进行转让出表,是不受消极抵押条款限制的一种灵活性安排。面对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成本高的局面,为满足财政需求,安哥拉政府开始以其未来石油销售合同项下的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向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等外资银行借款。截至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安哥拉政府已成功开展了48笔此类融资,且均顺利还款。

2004年以来,为支持非洲国家建设,中资银行运用RFI模式向安哥拉、刚果(布)等国以石油销售合同下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提供融资,用于当地学校、医院、电力、交通设施建设。尼日利亚、刚果(金)、赞比亚、加纳等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与国际油气矿业公司、金融机构等展开此类合作,获取在医院、电力、交通设施等领域的建设资金。

工商银行运用RFI支持中非基建合作案例

在非洲某国首都新城项目实施中,工商银行对既往的RFI模式进行了延伸丰富,从东道国的资源禀赋、民生需求出发,与中国资源保供、产能服务出海有机结合,升级打造了融资、贸易和工程“三位一体”模式。

为进行国家建设和人口安置,非洲某国政府计划在首都附近兴建安居住宅项目,委托其国有石油公司作为项目业主,通过全球招标选择某中资企业作为工程总承包商,并希望从中国寻求融资支持,从而解决其国内建设能力不足、成本较高、资金短缺的难题。该国石油资源丰富,中资石油采购商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油供应。为此,工商银行结合东道国、中资工程承包商和石油采购商的多方诉求,构建了融资、贸易、工程项下的合同流、现金流、货物流之间的有机循环。工商银行与该国石油公司签订贷款合同提供融资,用于支付中国承包商的工程费用,该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采购商签订贸易合同,提供原油供应,销售收入用于贷款还款。

本笔业务是完全基于商业化原则提供的贷款,不同于援助贷款或者政府间采购模式下的主权贷款,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项目实际在融资主体、增信措施、账户安排、风险隔离、财务约束等结构及条款方面进行了设置完善。在满足各方需求的同时,有效地缓释了信贷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在传统的主权融资模式下,政府资金账户、流动性情况非实时公开披露,因此不能及时掌握收支及偿债能力情况,并且面临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汇兑外汇管制政策变动影响等风险因素,对借款人的监督和约束力较弱,应对国别和主权风险也较为被动。而本笔业务通过交易结构和账户安排保障了收入和还款资金的闭环流动,降低了国别主权风险与项目的关联程度。对于该国政府而言,本笔业务的融资成本为商业化利率,但是仍远低于其通过国际市场发债及信用贷款的成本,高效且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可以加快满足其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对于中国石油采购商而言,和中资银行合作运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常用的“采购+融资”模式,能够锁定价格优惠、数量稳定的长期原油供应,获得了与该国石油公司单独谈判较难获取的优惠条件。

项目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超700幢楼宇和2万套房屋顺利交付,已有12万名市民在这座新城里安居乐业,成为该国城镇化建设的蓝本乃至非洲城市化建设的典范,实现了中非合作中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为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中资银行以商业化方式支持资源保供和产能合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关于加强中非RFI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面临着调整和变革。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逆全球化趋势涌现,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加强中非合作意义重大。双方携手加强协同和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升应对多元化风险的能力,把握全球能源转型、产业链重塑的机遇,实现共同发展。资源和基础设施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结合双方的比较优势及互补需求,建议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发挥产业及金融合力优势,通过贸易和投融资带动中非合作新发展。在贸易方面,通过“贸易+融资”模式拓宽资源进口来源,提升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东道国资金及建设需求,支持和带动资源“引进来”和产能“走出去”。在投资方面,加强在资源丰富的重点国别对油气和关键矿产资源的业务布局,推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延伸,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产业链价值;支持加工、管道、港口、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跨国资源通道与设施联通运营,畅通境外资源引进的“最先一公里”;把握东道国发展中下游冶炼加工产业的业务机遇,支持东道国摆脱资源诅咒,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助力当地就业和人才培养,带动工程承包、装备设备等中国制造、中国技术“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