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以“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正式阻止日本制铁(简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简称“美钢”)。1月6日,日铁联合美钢对拜登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干涉”收购,侵犯企业正当权利,对此,日本政府罕见表示支持。其实,早在2023年底日铁宣布计划收购美钢时,便受到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及民主共和两党的强烈反对。这项备受关注的收购案延宕日久并朝着闹剧方向发展,为美日同盟关系蒙上阴影。

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13&wx_lazy=1&wx_co=1

位于东京的日本制铁公司总部。

日铁与美钢本欲“相互成就”

日铁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但近年来经营利润持续恶化,受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其改善经营的必要之举。2023年12月18日,日铁宣布以141亿美元溢价四成收购美钢,以开拓美国市场并推进全球业务。这一收购案,被日铁与美钢都视为应对经营困境的绝佳合作。

美国市场对日铁有巨大吸引力。与亚洲等地区相比,贸易保护措施“护体”导致美国钢材价格较高,中美经贸摩擦迫使中国钢铁公司退出美国市场,美国市场存在巨大的供应缺口,加之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美国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与考虑采取关税措施,推进在美建立地产地销型钢铁厂而非依赖出口成为日铁在美经营的战略思路。美钢的铁矿资源、电炉技术、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管理经验对日铁也极具吸引力。日铁预计,成功收购美钢后年产能将增至8600万吨,不仅大幅靠近其“年产1亿吨”的战略目标,将粗钢产能提升到仅次于中国宝武钢铁的全球第二位,也将有效规避美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并通过获得美钢的汽车制造钢材加速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

美钢曾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但是由于受保护主义政策的荫庇,美国钢铁行业人力成本高昂、新技术应用滞后、结构性改革滞缓,美钢经营境况惨淡。对于美钢来说,日铁的收购可带来必要的资本与技术,挽救其衰败的命运。美钢高层公开称这笔交易“是迄今为止确保美国钢铁公司未来蓬勃发展的最佳方式”,并于2024年4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日铁的收购方案。

收购受阻,日铁多重误判

尽管日铁与美钢“双向奔赴”,但是收购案进展并不顺利。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首先站出来反对,并大力游说负责外资审查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严格审查这笔交易“是否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民主党与共和党内部也反对声不断。为打消美国顾虑,日铁不仅宣布追加27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明确提出公司管理层“核心”为美国人,承诺收购后十年内不削减美钢产能等,还打起“中国威胁”牌,退出与中国的钢铁合资公司,聘请因多次辱华而被中国制裁的蓬佩奥作为收购顾问,声称该收购案有助于应对来自中国的压力。负责收购案的日铁高层也多次前往美钢所在地,游说公司员工、当地政客及商业领袖。但无论日铁如何费尽心机,拜登政府还是阻止了收购案,并要求日铁在30天内放弃收购计划。

美国政府阻止收购案的基本逻辑是“政治优先”与“美国优先”,是美国自私与霸权的体现。首先,政治优先于经济。收购案的推进恰逢美国的“大选年”,美钢公司总部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的摇摆州之一,强烈反对收购案的USW是北美最大的工会,对政治选举与决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几个州,是民主共和两党都无法忽视的大票仓。其次,“美国优先”的自私霸权。为促成收购,不仅日铁绞尽脑汁释放最大诚意,而且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致信美国总统拜登,请求批准日铁收购美钢。但美国仍旧“六亲不认”,继续泛用“国家安全”牌将“美国优先”的霸权思维贯彻到底。从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美国便更多考虑自身利益,强调“美国优先”,拜登上台后,虽然出于大国竞争的需求积极拉拢盟友与伙伴国家,但也只是将其作为争夺利益的工具。

日铁误判形势也注定了收购之旅的坎坷。其不仅高估了美国政府的“经济理性”,低估了工会的政治影响力及美钢的代表性,而且还低估了“安全”在国际钢铁企业收购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日铁在此之前已成功收购印度、泰国的多家钢铁公司,但是相较于更重视经济发展利益的新兴国家,美国显然更重视自身的霸权护持及所谓国家安全。特别是在美国掀起的“逆全球化”大背景下,其更愿意将关键行业企业和就业岗位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另外,日铁也高估了日本在美国重建供应链中的盟友地位。近年来,美日在重塑半导体、关键矿产等战略领域的国际供应链方面频频合作,但这些合作均含有美国希望日本分担对华竞争成本与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的考量,日铁收购案屡次受阻已表明,日本在美日之间的利益博弈中不占优势。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xpic

2025年1月7日,日铁公司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桥本英二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强调“决不放弃”收购计划。

“背水一战”,难言乐观

美国政府“六亲不认”,使日本各界集体“破防”,舆论情绪充斥着激愤与不满。1月6日,日铁联手美钢发起两项诉讼,试图“背水一战”。一是指控拜登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非法干涉”收购案、侵犯企业正当权利;二是指控美国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及其首席执行官与USW主席“非法且协同一致”地阻止收购交易,非法垄断美国国内钢铁市场。石破茂更是罕见地向美国喊话,要求美方给予质疑收购案会影响其国家安全的具体说明。

据路透社报道,日铁起诉成功的概率很小,但可能为其与特朗普政府的谈判争取时间,以最终实现交易。日本各界的强烈不满与日铁的强硬反抗也取得初步效果,1月12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已同意将日铁放弃收购的最后期限延长至6月18日。此举大概率也是拜登政府的“顺水推舟”,一是“甩包袱”,避免其成为自己执政期间强化盟友关系成就的“污点”;二是给特朗普政府更多考量时间,为围绕收购案的美日利益交换留下可能性。据《读卖新闻》报道,石破茂将于2月上半月访美,并与特朗普举行首次首脑会谈,或就日铁收购美钢的问题交换意见。

但是,日铁收购美钢的前景仍难言乐观,特别是特朗普始终对此持反对意见。早在2024年1月,特朗普便宣称“如果我是总统,会立即阻止”。12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完全反对曾经伟大而且强大的美国钢铁公司被外国公司收购”。1月6日,特朗普再次重申反对立场,表示“关税将使美国钢铁公司成为一家利润更高、价值更高的公司,为什么他们现在要出售它呢?”显然,即使是具有商人思维的特朗普也不认为当前收购案对美国而言足够划算。收购案一旦失败,日铁不仅前期努力尽付东流,还需多支付一笔5亿多美元的“分手费”,美钢则或面临关闭工厂、大量工人失业等难题。鉴于特朗普此前曾有过改变想法的先例,日铁收购美钢仍存在可能,但特朗普转变立场的前提必然是日本能提供足以令其动心的利益,届时日本实际付出的代价或远超收益。

美日同盟嫌隙愈深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日本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国,2023年日本对美投资高达650亿美元,占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6%。近年来,日企对美投资热情高涨,特别是化学医药、先进材料、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但是,日铁收购美钢的曲折反复势必会为日企赴美投资蒙上阴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已发布声明指出,美国以安全保障为由阻止收购,不能不令人担忧这对今后日企对美投资乃至日美经济关系的影响。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外交关系协会也刊文表示,拜登政府阻止日铁收购案,与其重塑供应链的“友岸化”政策背道而驰,这引发人们关于美国对盟友的承诺及其对海外投资开放程度的质疑。

经济关系是美日同盟的基础。实际上,在“特朗普2.0”时代,美日同盟是否会进一步强化已受外界质疑。特别是一旦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针对日本,必然对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美日关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马修·古德曼指出,日本在特朗普的加征关税目标国家名单上可能排名第四或第五位。除了征收关税的直接成本,日企也面临美国对中国、墨西哥等其他国家产品征税的间接冲击。日铁收购案一旦失败也必然成为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一项“政治负资产”。尽管美日不可能就此“翻脸”,但其或对潜在的日企赴美投资产生“寒蝉效应”。日本经济界也认为,日企将较以往更深刻意识到政治和安保风险的影响。显然,日铁收购案已折射出美国对日本的戒备,这或将迫使日本重新审视两国盟友关系,不再对美“绝对服从”,在确保自身利益与维护同盟关系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作者:邓美薇,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