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x_fmt=png&from=appmsg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已成为现阶段各国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绿色金融旨在从资金供给端通过创新和多元化金融产品为绿色低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纾解绿色低碳技术融资困境,对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绿色低碳技术则为绿色金融拓宽了投资领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时代主题,而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驱力显然隶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

绿色低碳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环境正外部性,可以缓解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约束,是产业绿色增长转型的重中之重。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为例,由于当前碳捕集成本较高,国内燃煤电厂每吨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约为260—450元,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积极发展低成本捕集材料和大规模CCUS系统集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了“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提供了工作指引。

绿色低碳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一、绿色低碳技术概念演变

201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将低碳技术界定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具有减少或者消除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的技术。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界定了绿色技术的内涵,即:绿色技术是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2021年,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更好的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绿色低碳技术的概念。绿色低碳技术是指所有能降低人类活动碳排放的技术,具体包括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察开发、CCUS等范畴开发的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技术。

由此可见,绿色低碳技术的核心是“绿色”和“低碳”,是绿色技术和低碳技术两者的合集。同时,绿色低碳技术的概念和范畴会伴随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迭代更新。因此,识别一项技术是否为绿色低碳技术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是否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概况

绿色低碳技术种类繁多,覆盖生产和消费等众多环节。现阶段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低碳交通技术为代表的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迅速,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捕获并分离,通过管道、船舶等运输,将其作为产品或服务的原料,或将其注入地层永久储存的过程。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50年为实现全球能源系统净零碳排放,通过CCUS技术实现碳封存的规模将达到76亿吨左右。目前,我国CCUS主要布局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火电和水泥等碳排放大户行业,原因在于这类行业碳排放浓度较高,捕集、压缩成本相对较低,结合封存环节EOR的应用可提升经济收益,有较大的动力发展CCUS。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数量达107个,具备二氧化碳捕集能力约730万吨/年。其中,中国石油积极推进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攻关,截至2023年底在11家油气田针对不同油气藏类型部署近20项开发先导试验,实现二氧化碳年捕集能力近80万吨,注入能力超过每年200万吨,累计埋存二氧化碳723万吨。

囊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因其独具的清洁性,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0吉瓦,比上年增长50%,其中太阳能光伏占比为75%左右。在低碳交通领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60%。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充,发展势头良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474座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1.7万辆。另外,截至2023年,我国已建成10余艘LNG动力船舶,在液化天然气、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机制分析

绿色低碳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的新兴技术,正成为各国推动化石能源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双碳”目标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技术主要通过国际层面的气候融资、政府的直接投资与激励政策和金融机构融资三种方式缓解资金困境。

国际层面的气候资金支持主要指国际气候融资机制,包括“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动”和“从发展中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动”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机制下发达国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低碳技术而建立的融资模式,例如:《京都议定书》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多哈气候变化峰会构建的“绿色气候基金”等。后者主要体现在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金和丝路基金等,促进了国际气候资金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的直接投资与激励政策除了运用财政与税收工具、实施市场化减排政策和相关激励政策外,直接投资支持和提供适当资助或补贴是绿色低碳技术的主要融资机制。例如:加拿大计划采购20%的低排放或零排放生产电力给予政府设施使用;欧盟在2000—2006年期间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投资20亿欧元,2007—2013年继续追加投资90亿欧元;日本为太阳能利用装置提供3.75亿日元的年度补助,为公共设施购置、安装费用补助50%,为住宅安装太阳能系统给予期限5—10年不等,年度优惠总额最高为87亿日元,年息仅为3.9%的贷款。

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技术匹配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其资金额占全球气候融资的33%。相对政府所发挥的主导作用,绿色低碳技术高风险导致的收益难以预估一定程度降低了金融机构参与意愿。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与德国政府共同设立碳基金和低利率借贷项目,为建设清洁化石燃料发电等绿色低碳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德意志银行通过发行基金、创新低碳投资产品等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融资和咨询服务。

但是,一方面绿色低碳技术作为公共产品的研发具有高风险、收益不确定和溢出性强等特征,另一方面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如政策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管理部门转型不彻底、资金支持不到位和评价体系不具权威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在绿色低碳技术资金支持方面,现阶段广泛存在着资金短缺且渠道单一,严重依赖政府的扶持和激励。同时,绿色低碳技术企业仍然面临奖励或补贴资金的申请流程繁复,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和申报,一定程度削弱了相关企业的积极性,间接降低了绿色低碳技术支持资金应发挥的激励作用。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融发展可以为生产部门的科研注入资金动力,但无法引导其进行偏向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则具有偏向性绿色调节作用,其中,“污染税收+绿色技术补贴”的环境政策组合调节效果最好,尤其在绿色金融试验区和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以及清洁型产业。因此,碳排放规制程度越高,绿色金融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以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驱动作用越强。

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延长石油36万吨煤化工碳捕集与利用项目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由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设计规划,处于建设初期。该项目分为捕集工程、管输工程和注入工程等内容,分别由榆能化、管输公司、油田公司靖边采油厂和杏子川采油厂4家生产单位负责建设。项目碳源来自延长中煤在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区启动项目中的180万吨/年甲醇装置的低温甲醇洗工艺二氧化碳副产气,产品气二氧化碳浓度高达95%以上。管输工程为榆能化首站至化子坪末站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总长105千米。注入工程包括:靖边乔家洼注入区,注气规模5万吨/年,部署井数97口,其中注气井21口,受益井76口;杏子川化子坪注入区,注气规模31万吨/年,部署井数557口,其中注气井159口,受益井398口。

二、项目融资模式

延长石油36万吨煤化工碳捕集项目建设投资8.5亿元,其中工程费5.8亿元,其他费用2亿元,预备费0.6亿元。根据项目的经济性评价结论,油价达到60美元/桶时,项目主要财务指标能实现8%的税后财务基准收益率要求。

CCUS项目产业化应用过程中,一般涉及二氧化碳供应商、运营商、银行和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二氧化碳供应商和运营商负责运转项目,银行和政府负责外界支持。当二氧化碳排放量超出碳配额初始分配量时,二氧化碳供应商可利用捕集技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销售给CCUS运营商。CCUS运营商将购买的二氧化碳既可以销售给二氧化碳使用者,也可以进行封存。运营过程中,银行以信贷的方式为二氧化碳供应商和CCUS运营商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对参与CCUS产业化运营的二氧化碳供应商、运营商和银行都给予合理的补贴以促进CCUS商业化运营提质增效,具体如下页图所示。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延长石油CCUS项目资本金比例为40%,不仅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还开展了中澳、中美等相关合作,并得到亚洲开发银行承诺的417万美元援助基金,有利于降低前期项目开发的投资负担。

三、项目融资取得的成效

延长石油CCUS项目为当地带来了约500个工作岗位,预计年税收800万元,每年通过新创业的就业岗位和培训帮助了约100户贫困户脱贫。

长期来看,CCUS技术将是促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CCUS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未来如果可以进一步加大CCUS技术示范力度,将有利于技术应用成本的不断下降,逐步实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更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和整体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

对策建议

绿色金融的本质是一种环境规制政策下的资金支持机制。根据“波特假说”,环境与经济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协同发展。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认为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技术进步的支持应从以下相关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与环境规制的联动机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活动涉及研发投入、产出以及维护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既需要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又需要通过环境等政策发展识别其绿色低碳程度才能实现研发前政策激励、研发中资金支撑和研发后产权保护的全流程绿色创新驱动。因此,金融机构与环境规制等政府部门的高效联动将有助于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

第二,强化绿色金融供给和创新。其中,拓展绿色金融供给范围可以增强绿色金融对于绿色低碳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激活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力以提升创新效率。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供给和创新可通过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来识别高质量绿色低碳技术项目。

第三,提升风险管理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水平。绿色低碳技术的高风险性成为制约金融机构投资相关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评估工具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风险信息,增强投资者对绿色低碳项目的信心,帮助识别和管控潜在风险,防范风险扩散,使绿色金融更好地赋能绿色低碳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