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正逐步从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之一。在“一带一路”第二个“黄金十年”,如何利用海外港口建设,将“中国方案”及“中国理念”推广传播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仅关系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也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更广泛国际合作与共赢发展的关键。
“一带一路”十年海外港口合作成就
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和深化海外港口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我国海外港口合作从初期的探索阶段步入到快速发展和深化合作时期。在“一带一路”第一个十年,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共建国家的港口建设和运营,采用投资建设、租赁、承建、援建、收购等合作方式,在海外参与约127座港口合作,覆盖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111个国家,高水准建设或运营瓜达尔港、皎漂港、莱基港、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口城、比雷埃夫斯港等旗舰项目。这些海外港口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港口的设施水平,还为当地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工程深入拓展,留下了一个个“合作丰碑”。不仅推动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社会经济的内生式发展,增进了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还帮助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国企业持续深化国际投资合作奠定牢固根基。
国际港口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从发展环境来看,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今天,港口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大国纷纷开始重视通过部署海外港口来推进其对外战略,给我国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带来挑战。
从自身角度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港口项目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但中国标准国际化应用及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港口建设和运营方面倾向成熟的欧美标准体系,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港口建设项目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获得国际认可,往往要遵循当地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导致中国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这种以工程项目为主的特点,虽有助于中国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空间逐渐饱和收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广。二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港口多以资本输出和施工承包为主,话语权不高,具有重大影响且深度参与到项目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项目屈指可数。我国在海外港口的投资和建设活动虽在数量上呈现增长趋势,但往往以资本输出和施工承包为主,更多扮演的是资金提供者和建设执行者的角色,而较少参与到港口运营和长期管理中。从资本输出角度来看,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股权收购的方式参与海外港口项目,但这种投资往往不伴随对港口运营的深度参与或决策权的获得。虽然中国企业在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及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有成功的投资运营案例,但这些案例相对较少,多数中国企业在海外港口项目中的参与仍较为有限。
综上可见,推广中国标准对于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及促进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应积极加强标准国际化工作,推动中国标准在海外港口项目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策略
一、以高端咨询和顶层规划为切入点,为当地经济民生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以推动临港经济区或港产城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与当地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和相关保障体系的制定,确保港口合作项目与当地经济产业同步发展。同时,从长远角度考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在环保、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作出积极贡献,输出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实现互利共赢。
二、以智慧港口、数字航道为突破点,推动中国标准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
充分利用中国作为亚投行主导国的优势地位,在海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保持积极的沟通,优先从智慧港口、数字港航为抓手,通过技术合作、官方推销、公共融资支持、完善认准基准等手段,主动引导在合作项目招标中优先考虑中国标准,实施一批中国标准标杆项目。建立健全保障支撑体系,占据国际新型基础设施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全球新型基础设施合作领域的话语权。
三、抢抓绿色航运与全球能源转型机遇,为全球绿色航运发展提出中国方案
积极参与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与国际海运组织共同推动绿色航运政策、绿色航运发展机制制定,共同推动国际环保标准统一和监管协调,合力推动船用清洁能源、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及全球主要航运企业和港口企业绿色转型。鼓励和促进企业间开展合作,推动绿色港口和绿色航运之间跨界合作融合。如建立绿色港口和绿色航运联盟,共同挖掘绿色港口与绿色航运领域潜在发展机会。可考虑将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拓展到“绿色超级联系人”,将内地资本、技术、产品/产业(绿色能源)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色航运转型需求深度链接,并协同发展绿色海运服务知识中心,在绿色金融、绿色航运、海事法律等方面提供全面海运服务。
四、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和标准体系,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综合影响力
积极促成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推动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推进南南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治理体系;加强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建立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对接当前对外援助和开发合作规则,并主动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合作规则的制定,由国际规则制定的跟随者转变为共同塑造者和一些重要方面的引领者,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五、持续加强核心技术的资源投入储备,保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且无可替代
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持续加强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无可替代,是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层面持续维持技术研发与创新动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品牌国际影响力。国家层面积极支持将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创新技术形成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支持具备条件的技术适时进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作者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