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而资金融通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实践证明,推动工程承包项目规划、投融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维护和科研等产业链条整合,并与世界各国发展诉求深度结合,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走深走实的基础,而这其中企业的融资能力成为打造投建营一体化产业链的关键。
从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到全商业化运作的全产业链投建营一体化铁路项目亚吉铁路;从1995年援外模式全面改革,到“两优”项目遍地开花;从买方信贷到“公司担保+信保”的投资模式,再到多渠道市场化融资,项目承揽模式及融资模式的转变过程伴随着国家政策和行业规则的不断变化,更记录着工程承包企业产业升级与工程行业向高质量提升的探索过程。从承包商走向投资商、服务商,完善投建营一体化布局并持续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是必由之路。
回顾过往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领域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往往都离不开中国资金的支持,承包工程企业的每次转型也与中国金融机构的“走出去”息息相关。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土木”)为例,从援建坦赞铁路开始,先后经历了劳务输出、施工总承包、EPC总承包和EPC+F等四次转型,以投建营一体化为核心的第五次升级转型业已开始。1996年,中国土木实施了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的首个轨道交通类优惠贷款项目——博茨瓦纳铁路更新项目;2005年,中国企业实施的首个境外高速铁路——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的商优结合的金融支持。自此之后,中国土木以工程总承包为契机,牵手境内外融资机构,先后成功实施投融资项目总合同额超过80亿美元,其中融资金额超60亿美元。
2016年,中国土木开创性地提出“建设一条铁路,带动全产业输出;建设一条铁路,带动一条经济带”的“亚吉模式”。亚吉铁路的建设除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中国监理、中国机车车辆外,埃塞段铁路70%的资金和吉布提段铁路85%的商业贷款均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吉布提段项目中,中国土木还以10%的资金进行股权投资,成为项目持股人。
在项目后续运营业务中,中国土木与埃塞铁路公司、吉布提铁路公司签署亚吉铁路运营管理服务合同,协助并培训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铁路技术人员进行为期五年的铁路运营合作,亚吉铁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闭合,实现了中非合作以政府援助为主向企业投资和商业融资合作为主的转变,实现了海外铁路建设从“交钥匙”向“投建营一体化”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工程施工向“一路(铁路线)”带动“一带(经济带)”的经济开发模式转变。
立足今日
近年来,传统EPC+F模式承揽项目竞争愈加激烈,大型项目融资落地越来越难,融资方案也越来越复杂,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全球经济逆全球化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上行,基于多边贸易体制被削弱,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各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受当下突如其来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
二是个别国家要求债务重组,外界对主权债务的批评越来越多,业主不顾自身的经济、政治、法律和项目本身的实际,一味追求PPP、BOT模式,这些都对工程承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国际市场和“一带一路”项目都要求加强对外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胃口”越来越大,合同金额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这与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下降、境外投资监管升级形成了矛盾。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金融机构亦或是承包企业在探索过程中,对海外投资风险防控持有审慎态度。同时,随着“两优”管理办法更新,个别国家和地区商贷承保额度的饱和以及投资监管政策的收紧,进一步加剧了项目的融资困难。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工笔画’时代,要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资金更融通。”工程承包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践行者,要尽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以政府间项目为先导,企业+金融机构融资项目为主导的模式,探索境外融资新思路。进一步厘清政府间项目和商业项目各自职责,不应越位。
政府间项目由政府主导,相关金融政策明晰,援助或优惠性质肩负着外交使命,因此不应过分强调商业属性,但需秉持“逢建必营”的原则,保证项目实现预期效果。落实政府间项目既是承包企业的使命,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的要求。
商业融资由企业和金融机构主导,“工笔画”时代应以商业融资为主,政府间项目对商业项目起到推进、孵化作用。项目私募债融资、保理融资、信用证融资、境外ECA融资、PPP、TOD等是商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二是与项目所在国政府、业主、金融机构等建立风险分担体系。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对接互动的核心是风险分担,只有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风险闭合,融资才能落实。要站在“一带一路”和民族复兴的高度共担风险;要参考过往经验数据,始终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风险;要同时站在金融机构和承包企业的两方视角看待风险。以中国对外投资的实际风险数据做指导,进一步细化“一国一策”,在高风险的国别中找低风险的行业,在高风险的行业里找低风险的项目。融资项目中,企业担起EPC责任和融资风险,要成功实现项目融资落地,其核心是风险分担。这就要求企业深度融合项目所在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协助业主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灵活使用多种融资结构。
三是要建设知工程、懂金融、明政策、会投资、通语言、善沟通的投融资业务团队,恪守创新、忠诚担当,全面畅通境内外金融机构沟通渠道,坚持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展望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贡献给世界并提振全球经济的东方智慧,这既是工程承包企业的巨大商业机会,也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利用好“一带一路”国家资源,注入全球金融活力,开放才是未来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方向。不断提升融资能力,才会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与规模,丰富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锦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